紀小朵又答了幾個有關常規(guī)教學的疑問,才開始看向那三個打人的木匠,“最近,我們教木工的古師傅,被人打了?!?br/> 家長們頓時激動起來,“什么?”
“怎么回事?”
也有心思活絡的人立刻猜到:“肯定是同行吧?怕這么多孩子學會了,出去搶他們飯碗?!?br/> 三個打人的木匠低著頭,大氣兒都不敢出。
紀小朵卻沒有點出他們來,只是道:“大家剛剛也看到了,我們現(xiàn)在的興趣課,其實只是在培養(yǎng)孩子們多方面的興趣,而不是直接就讓他們埋頭苦學。大家肯定也見過被父母送去學什么,卻怎么也學不出來的人,那其實并不是笨,只是不適合。畢竟每個人的天賦和愛好都不一樣,圣人都說,要因材施教。在孩子們選擇自己興趣的時候,老師們也在觀察他們,從中挑選可以更好繼承自己技術的弟子。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孩子們能學到本事,工匠們的技藝不失傳,這是一個雙贏的事?!?br/> “對對,”下面有人應和,“以前我爹就想讓我學篾匠,我學了半年就被師父趕出來了,還扎得滿手血。現(xiàn)在打漁為生,倒也還算過得去。”
大家都哄笑起來。
紀小朵又道:“其實我也是理解的,總有些人,覺得這塊餅就這么大,多一個人分,其它人就吃不飽。但是你們錯了。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把新來的打死,而是大家一起,把這個餅做大,做第二個,第三個,讓所有人都能吃飽。”
底下有木匠輕哼,“說得輕巧。”
“我既然當著這么多人說了,自然就有信心做到?!?br/> 紀小朵笑了笑,招招手,讓人拿出個東西。
那是她實驗室的新作品——一輛兒童腳踏三輪車。
車把車座車輪都是木制,但齒輪轉軸這些東西,還是金屬的。紀小朵畫了詳細的圖紙,一幫工匠又花了大量時間精力來研究改造,才讓這小車真能騎得起來。
只看那怪模怪樣的車子,大家還沒覺得怎么樣,到紀小朵叫了個小孩來演示,才開始驚叫起來。
“這什么東西?”
“竟然這樣就可以跑?”
“還挺快?!?br/> “好神奇?!?br/> “木牛流馬不過如此吧?”
“大人能用嗎?”
之前認真看上課那中年木匠向紀小朵拱手道:“此物能否讓在下仔細看看?”
紀小朵點頭,“只管看?!?br/> 她發(fā)了話,幾個木匠都跑過去,前前后后翻來覆去仔細看那小車。
有人又提醒紀小朵:“紀娘子,謹防有人盜樣仿制!”
紀小朵笑了笑還沒說話,那中年木匠自己便道:“我做不了?!?br/> 的確,這東西看著簡單,但也涉及各種物理知識,不理解原理,不要說這么看看,哪怕給他們一輛,他們也沒辦法仿制。
紀小朵就笑道:“那你覺得這東西有沒有市場?進一步研發(fā)成人可以用的呢?再有更多類似的東西呢?能不能養(yǎng)活更多木匠?”
中年木匠沉默了一會,又道:“這不是只靠木匠就能做的?!?br/> “對?!奔o小朵點頭承認,“這東西最初的想法是我提出的,但我沒有技術,只憑我自己肯定做不出來。木工的部分,是被打的古師傅設計的,傳動用的皮帶,是皮匠肖師傅做的,齒輪是鐵匠胡師傅……少了任何一位的努力,這個腳踏車都不可能出現(xiàn)。分享,交流,合作,才可能促進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固步自封和敝帚自珍,只會讓你們永遠停在原地,無法進步。”
中年木匠又沉默了一會,突然問:“我能來你們這里上學嗎?”
紀小朵有點意外,微微愣了一下,木匠們之中卻有人驚叫起來,“袁師兄,你在想什么?”
“你瘋了嗎?”
他們是因為打了這學堂的老師才在這里,現(xiàn)在還不知道紀小朵想怎么追究這個責任,怎么能反而想在這里上學?
你都年近半百了,你還想上什么學?
中年木匠道:“我認真的?!?br/> 其它人可能沒有注意,以為剛剛的木工課只是在玩耍,但他看得明白:那些帶孔帶卡的木塊,就是最簡單的卯榫;怎么堆放,就是考驗結構的穩(wěn)定……這都是木工最基礎的東西。
只是,他是有了這大半輩子的經(jīng)驗才體會出來,這學堂竟然是從一開始就這樣在玩樂中教會學生。
剛剛上課的木工,和被打的老古,他其實都認識,根本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木匠,更不可能想出這種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