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寶鈔的問題,和后世的貨幣超發(fā)是一樣的問題,只不過國家利用了房地產、股市將很大一部分資金鎖定,才沒有出現(xiàn)大的通貨膨脹!
大明寶鈔就像水一樣,大明整個實體經濟就是蓄水池,當寶鈔發(fā)行越來越多,池子中的水就會升高直到漫出池面,要想保持大明寶鈔的穩(wěn)定,要么停止加水,要么另建水池,將水引入到另外一個池子中,水面就會下降。
“夏大人,北平的行在已經快建設完畢,想必明年就準備遷都了吧?”秦睿想了想,貌似現(xiàn)在只有遷都北平這一個機會,能創(chuàng)造這么大的蓄水池了!
“此事,朝廷還沒有定論,陛下還沒有決斷!”夏原吉自然是不能承認,就算他知道即將遷都,他都不能說這話,這話必須得朱棣自己說出來!
胸悶,秦睿覺得胸中有一股氣!這都他喵的什么時候了,還遮遮掩掩的,浪費老子感情!“夏大人,能否告知一下,現(xiàn)在市面上大概有多少大明寶鈔?”
“這……”夏原吉聽了秦睿這個問題,就頭疼起來,如果只是朝廷的數(shù)據(jù),他是知道的,但除了這個數(shù)據(jù)之外,大明還存在許多假鈔!“我朝自建國起,銅錢不足用,因此在洪武八年,太祖下令開始使用大明寶鈔,替代銅錢,洪武年間平均每年印刷500萬貫;到了永樂朝,每年約在千萬貫左右;除去這些,市面上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假鈔!我估摸著總量大概在三億貫左右!”
“假鈔?”秦睿聽了之后,不禁感嘆古人的思路,一點不弱于后世之人?。∪齼|貫,估計是明面的錢,這個數(shù)據(jù)肯定不準確?!跋拇笕?,敢問一下,去年朝廷收入多少?”
“永樂十六年,大明戶九百六十三萬,口五千一百六十九萬,賦糧稅三千一百八十萬石,軍屯子粒八百一十一石,布帛一百四十萬匹,絲綿二十四萬斤,鐵四十九萬斤,鹽四十一萬引,課鈔一千六百萬錠……”夏原吉熟練的說出了永樂十六年的財政收入數(shù)據(jù)。
秦睿還沒聽完就想罵人,以大明的財政收入,大明寶鈔絕不可能貶值到這種程度,現(xiàn)在市面上一石麥子大概八錢到一兩銀子,大概三十貫寶鈔,大明財政的收入的糧食和軍屯子粒就大約四千萬石,僅此一項就值十二億貫!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大明僅糧食一項就能將寶鈔穩(wěn)定在八貫兌一兩白銀。
問題是賬不是這么算的,這四千萬石糧食,是用來支付皇室、宗藩的俸祿、宮殿、陵園的費用;支付士兵的軍費、官員的俸祿、興修水利及賑災的費用;除此之外,還要支付類似鄭和下西洋、科舉考試、優(yōu)撫救濟等費用。
按照市面糧食的價格,秦睿大致能算推測秦睿能推測出,大明每年可供自由使用的糧食,不會超過800萬石,要知道大明的貨幣流通速度遠不及后世。
“夏大人,假設陛下明年遷都北平,文武官員、勛貴及宗室的住所都是怎么解決?陛下賞賜還是自己建?”秦睿低頭想了想,問道。
“極少數(shù)是賞賜,大部分是購買、租住或者自己建!”夏原吉想了想說。
“我前兩個月在北平時,發(fā)現(xiàn)北平行在已經接近完工,但還有大量剩余的物料沒有使用,夏大人能否請旨,用這些物料建設一批房子!”反正剩下的物資都是朱老四搜刮的民脂民膏,放在那里也是浪費了!還不如利用一下,學習后世用房地產將市面的資金沉淀下來,“等陛下遷都時,必然遷天下富戶以充京師,將這些房子賣給那些有錢的富戶,相信可以吸納不低于一億貫寶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