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見目的達(dá)到了,就告辭離去。
郭和道:“娘,忽必烈說的可是真的?師公來大漠了?”
郭和從小就聽著唐漢、郭靖等人的事跡長大,而且因?yàn)楣途毩巳娼涛涔?,算是全真教弟子,對于路過部落的全真教弟子,也都以師兄弟相稱,所以對于全真教掌教、天下道門之長充滿著好奇。
華箏道:“和兒,忽必烈這個臭小子雖然心機(jī)深了些,算計(jì)頗多,不過還不敢騙娘,這次應(yīng)該是你師公下了終南山,來到大漠了?!?br/> 忽必烈,可以說是華箏看著長大,華箏對于忽必烈很了解,也親眼看到忽必烈慢慢發(fā)展壯大,如今聚集了不下的勢力,成了蒙古一方諸侯,甚至其謀略可以說比起托雷還要勝過許多。
正是了解,所以華箏第一時間就判斷出忽必烈所言是真的。
“和兒,你要記住,你外公將宋地封給我們家,以后你定要占據(jù),不能被別人搶了?!比A箏道:“作為成吉思汗的外孫,你要做個頂天立地的漢子?!?br/> 當(dāng)年成吉思汗去世前,想到自己四子一女,四子都有封地,擁有大片疆域,就只有嫁給郭靖的華箏只陪嫁了一些東西,又想到郭靖是他從小看著長大,華箏又是他最為寵愛的女兒,是草原明珠,所以就將還未攻下的南宋之地劃為華箏的封地。
郭和是華箏的唯一孩子,自然要繼承這一塊封地。只是華箏也不是當(dāng)年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她知道時代不同了,哪怕蒙古滅亡宋朝,窩闊臺也不見得會遵守成吉思汗的遺囑,將宋地劃給她作為封地,更何況現(xiàn)在窩闊臺的身體不好,估計(jì)也沒有幾年活頭了,他的繼承者,估計(jì)更不會遵守。
所以華箏這些年逐漸將部落的事交給郭和,就是想著讓郭和去爭,爭屬于他的東西。
郭和鄭重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道:“娘,是我們的東西,誰也搶不走!孩兒想要率軍攻入四川,以此作為根基,若是下了四川,便可攻湖北,到時候其他人有意見,也不敢說什么?!?br/> 部落乃是萬人部落,輕易可以組建五六千大軍,郭和從小在華箏的教導(dǎo)下習(xí)練武功,擅長騎射,也習(xí)練《武穆遺書》,他按照《武穆遺書》的練兵之法,在部落中練了兩千精騎,比起窩闊臺的護(hù)衛(wèi)軍都絲毫不差。
郭和很有信心,攻下四川。
而且郭和的身份和其他蒙古人不一樣,他是‘大俠郭靖’的兒子,是漢人血脈,到時候入川,就會容易許多。
“和兒你有這想法就好,不過別忘了,你身居漢人、蒙古血脈,要讓雙方和睦相處。”華箏道,當(dāng)年她生下兒子,取名郭和,便是不希望二者廝殺血流成河,而是和睦相處。
。。。。。。
遼闊的草原,唐漢騎著一匹棕色大馬,馳騁著,打探之下找到了華箏的部落所在,見華箏的部落依靠著河流,草長得頗為茂盛,是一處好地方。
唐漢取下腰間的簫,頓時優(yōu)美的簫聲傳播開來,以他的內(nèi)力,簫聲足以傳播方圓五十里,他借鑒黃藥師的《碧海潮聲曲》,以內(nèi)力催動簫聲,便是身處千軍萬馬中也可以擊殺無數(shù)敵軍。
不多時,就有一女一男從部落中騎馬而來,唐漢一看就認(rèn)出了華箏,十余年過去,華箏不負(fù)少女之姿,多了一份雍容華貴,至于一側(cè)的少年,唐漢微微點(diǎn)了點(diǎn)頭,便知曉是郭靖之子,作為全真教掌教,唐漢雖然極少下終南山,卻也消息靈通。
“師父!”華箏看到唐漢的身影,欣喜若狂,勒馬而下,跪拜在地。
而她身旁的郭和,則是恭恭敬敬地磕頭跪拜,道:“徒孫拜見師公?!?br/> “華箏,你可怨過為師?!碧茲h嘆了口氣,看著華箏,當(dāng)年華箏前往大漠祭拜成吉思汗卻被兄長軟禁,唐漢也得到消息,以他武功,要救出華箏并不困難,只是他并沒有那么做。
“徒兒不敢。”華箏道。
“你這些年功夫倒是沒有落下,很好,很好!”唐漢微微點(diǎn)了點(diǎn)頭,他聽出華箏的話中意思,不是沒有而是不敢,顯然心中也曾經(jīng)抱怨過。
然后唐漢看向郭和,道:“武功不怎么樣,根基倒是還算扎實(shí)!”
以唐漢的眼力,一眼就看出郭和江湖三流境界,郭和作為蒙古大貴族,資源不缺,可是卻只是江湖三流境界,比楊過相差許多,要知道郭和可是從小習(xí)武,楊過卻是到了十三四歲才開始練武,而楊過如今卻已經(jīng)是江湖二流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