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尋找錫山,以德服人
四十四,尋找錫山。以德服人
次日,我?guī)ьI眾人橫渡太湖。
浩淼太湖,茫無際涯,水天一色,湖中島嶼點點,水鳥翻飛,水里魚蝦成群,菱藕遍布,乃是中國最富庶的膏腴之地,能讓我穿越到這塊地區(qū),可以說是我的幸運。
只是這時的太湖,遠大于后世的太湖,它的疆域囊括浙北與蘇南很大一部分,直達海邊,當然,這與上海以及鄰近部分蘇南地區(qū)尚未成陸有關,清風徐來,波光粼粼,遠處煙氣氤氳,似有似無,讓人宛入童話之境。我與族人們鼓動著麻布做的風帆,劃著槳兒搖著櫓,唱著歌橫渡太湖,自有一番自得其樂的體驗。
看著太湖中星星點點的小山,我忽然想起,這太湖邊不是有個無錫嗎?這無錫名字的由來很有意思,無錫有個錫山,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開采,到秦始皇時期,錫礦已經(jīng)接近枯竭,所以漢高祖時期正式定名為無錫縣,但是到了王莽時代,又改為有錫縣,直到隋朝以后,才改為無錫至今。
當然,我說這些的意思就是,既然是無錫,那古代一定有錫,只要我找到錫山,那青銅器……
現(xiàn)在鐵的產(chǎn)量太低,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其他的,就只有用銅器代替了。
就是不知道,這個我命名的太湖是不是真正的太湖,或者我穿越的這個年代,是否還屬于原來的時空……
現(xiàn)在的錫山,恐怕還浸在水里吧?包括無錫地區(qū)。也曾經(jīng)是古太湖的一部分,想到此,我毫不猶豫十幾個族人分乘三只竹筏,去太湖各島探險,主要是東北方向小島,任務是收集各種石頭,并且標注找到地點,只要找到錫,龍族就發(fā)了。
送走探礦的族人,我與其余人轉道東南,向煮鹽隊方向前進。
進入伏季后,因為天氣炎熱,蒸發(fā)量旺盛,所以是曬鹽的黃金季節(jié),雖然現(xiàn)在我們的食鹽儲備不少,但因為除了自用,每個月要供應狼族五百斤鹽,捕魚與狩獵隊都要用去大量的鹽腌制魚跟肉,梅雨前后又停止制鹽兩個月,所以,雨季一結束。曬鹽工作就又恢復了,現(xiàn)在這里有數(shù)百人,都在忙忙碌碌。
現(xiàn)在曬鹽規(guī)模今非昔比了,長長的海涂上,鹽田幾乎望不到邊,其實這鹽田開辟很容易的,這里都是沙灘或者海涂,沒有石頭,不過如果是海涂,改造鹽田容易,沙灘的話,這防滲漏工作就有點重了,比較常規(guī)的是鋪上一層淤泥,但是,淤泥鋪的少了沒多大用處,太多了,這運輸工作有點吃不消。
這運送淤泥的物件,就與我們后世看到的差不多,就是一塊四周稍稍翹起的大木板,在淤泥中滑動,兩個人就可以輕易拉動數(shù)百斤淤泥,但饒是這樣,改造一塊鹽田的的用工也是極大數(shù)字,對一些遠的地塊就只有三合土了。
三合土所需的石灰除了少部分從駐地遠程運來外,其余都是用這里的貝殼資源燒的,海邊貝殼雖多,但要燒窯還是少了點,燃料也匱缺,所以。用三合土建造鹽田也是代價巨大,動用了大量奴隸,好在三合土鹽田曬出來的鹽比較干凈,將上面的鹵水放掉,就是白花花的鹽了,不像淤泥鹽田,必須煮過才行,當然,現(xiàn)在的鹵水含鹽量接近飽和,煮鹽倒也不費事,煮鹽隊采用二次曬鹽技術,也就是先在淤泥鹽田中將海水曬至飽和,再引入三合土鹽田暴曬,這樣,可以提高食鹽產(chǎn)量與質量。
不愧為機謀,對煮鹽隊的運作井井有條,極為合理,我也想不出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煮鹽隊這邊沒有什么問題,按照我當初制定的程序,都是流水作業(yè)了,族人空下來就拾海,所以也不用什么建設性建議,在這兒呆了一個晚上后。就往智慧的海族城趕。
-----------------------------
這海族城在我們龍族地位比較特殊,它等于被我們降服的,因為實力懸殊,所以也沒有花多大力氣,只是首領換上了龍族的人,里面摻雜了一些龍族人而已,名義上還是海族,這是為了吞并其它海邊部族方便而已,主要還是因為我無暇顧及這里。
還好,從前段日子傳來的消息,智慧還是有點手腕的。現(xiàn)在收集的海邊部族零散族人已經(jīng)達到三千人之多,另外加上兩千狼族與其它部族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海族人已經(jīng)輪流到龍族駐地或者其他部門培訓過,現(xiàn)在還有五百人在各個地方,所以,已經(jīng)不用擔心這些海族人會對我有什么異心了,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我還是要去巡視一下,接下來,就是應對狼族與虎族那邊的局勢,準備秋收了。
沒有想到啊,智慧這小子,還是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
他將原來海族的駐地發(fā)展成了一個微型城市!
這城墻并不十分高大,大概也就兩米的樣子,長寬都是三百米左右,外面是三合土磚,只有一個城門,但是還是讓我震撼了一把。
無他,雖然海邊有的是鹽堿土,但是,缺乏燃料啊,貝殼也不是太多,要燒制這么多石灰,耗費的勞動力一定不少,畢竟我派來的族人與奴隸不算太多,海族人又有一部分出來培訓,還需要大量人手拾海保證食物供應與滿足龍族的需求,他哪來的這么多勞動力呢?
不過,這小子不是出城來迎接了嗎?問問他就知道了。
幾個月不見,智慧變得更加黑瘦了,海味沒有養(yǎng)胖他,海風與烈日倒把他變得更黑了,估計不用多久,他就會變成阿烏那層次。
“族長,”還沒有走到我的面前,智慧已經(jīng)跪了下去。同行的海族人與其它族人,更遠的就跪下了,其實我在龍族,除了祭奠等大事,已經(jīng)不搞這一套了,這智慧倒好,在海族將這套發(fā)揚光大了,就是不知道海族人是否也是如此對他,他又該如何受用,我不無惡意的想。
一邊還是緊走兩步,將他扶起來,這小子還有點小雞凍,看我的目光充滿狂熱,讓我禁不住打了一個寒顫,不過倒也因此消除了好多擔心。
與智慧一邊交流一邊走,族人與海族人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趨,看看走到城門,我這才發(fā)現(xiàn),怪不得這城門遠遠看過來有點異樣,居然是用一條大魚的魚骨做的。
不對,不是魚,世界上沒有這么大的魚,那就是鯨,難道海族人已經(jīng)發(fā)展到捕鯨了?不對啊,他們連船都沒有。
“這是一個月前海族人在海灘上發(fā)現(xiàn)的,可惜天熱,肉已經(jīng)臭了,不知道是什么魚,這海里面的魚可真大?!敝腔圻€沒有等我發(fā)問,就解釋道。
“這不是魚,是鯨魚。”我點點頭道。
“鯨魚?鯨魚不是魚嗎?”智慧眨巴著眼睛問道,旁邊的人也是一頭霧水。
阿娜而汗!我還真的失口了,拿后世的習慣叫法來對原始人說。
“這個嘛,其實鯨魚是一種海獸,是最早發(fā)現(xiàn)它的天神誤以為它是魚了,所以后來的人就將錯就錯了?!焙眉一?,差點將鯨魚自殺的事情也說出來,那樣智慧又該問個沒完沒了了。
“原來這樣,”智慧若有所思地頷首道:“族長是天神,說出來的話自然是對的?!?br/>
其他族人都靜靜地聽著,哪里有插嘴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