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楊士奇為了能讓太子順利脫身,主動將迎駕遲緩的罪責攬到自己身上之后,就跪拜在地請求永樂皇帝降罪于他。
可他哪里知道,永樂皇帝讓他過來便是要收尾了,壓根就沒有想要處置他。永樂皇帝再次將楊士奇扶了起來,接著說道:
“聽你這么說,朕也就放心了。朕本以為太子有意怠慢朕呢,原來是東宮輔官那些人失職而已!”
楊士奇聽到永樂皇帝能如此定性這“東宮迎駕事件”,說明太子的儲君之位絕對可以保住了,心里暗自高興,但也不敢表露出來,而且還要表現(xiàn)出痛心疾首的樣子來,所以便繼續(xù)略帶哭腔地說道:
“罪臣愧對皇上,愧對太子,萬死難辭其咎!但請皇上保重龍體,莫再責怪太子?!?br/> “很好,很好,朕沒有看錯你??!為了不讓朕誤會太子,你是甘愿將罪責攬在身上,那怕是朕將你下獄,你也是無所畏懼的。
比東宮的其他人,你更懂得愛護太子??!不愧是忠臣的典范!”
永樂皇帝見楊士奇的答話,為他將剪除東宮勢力的這臺戲完美收場提供了完美的配合,便對楊士奇表示十分地贊賞。
“皇上的夸獎,罪臣愧不敢當。罪臣也是東宮輔官,輔佐太子乃是罪臣的本分,如今發(fā)生了迎駕遲緩的事情,本就是罪臣失職,豈敢將責任推給太子,而求脫罪?還望皇上明察!”楊士奇推辭道。
“士奇呀,朕聽說你早年生活艱難,只得在私塾教書,依靠收取學生的束修之禮,勉強糊口。
后來,你的朋友無法維持生計,你便將自己的一半學生讓給你的朋友來教,從而使得自己的生活又拮據(jù)起來,不知道是否有過這樣的事情?”
永樂皇帝突然轉(zhuǎn)變話題詢問道。
“稟告皇上,確有此事,那時候罪臣才十八歲左右,如今回想起來,已經(jīng)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br/> 楊士奇一邊思索,一邊答道。
“出仕之前,你能行義舉,出仕之后,又能忠心侍君,任是風云變幻,本心不改,最是可貴!唐太宗李世民曾有詩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你在此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朕和太子,以及朕和太子的父子之情,實在是難能可貴。
古往今來,那些所謂的文人,大多數(shù)不過是一身子的軟骨頭,滿嘴噴的是糞而已。倒是被他們嫌棄的柳永,卻寫出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么一句極富風骨的詞句來。
這里面所表達的至死不渝的忠貞精神,朕今天在你身上又再一次看到了,朕很欣慰??!”
永樂皇帝感慨了一番。
“罪臣愿為大明,愿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趁著皇帝營造起來的良好氣氛,楊士奇趕緊配合著說道。
楊士奇說完,永樂皇帝便大笑道:
“哈哈……,想不到平日里甚為不茍言笑的楊士奇大學士也有這么滑頭的一面,上一刻才為了太子甘愿去坐牢,這一刻卻只是說‘罪臣愿為大明,愿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故意不提太子。
真是平日藏得深,患難才現(xiàn)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