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琴王應對著千峰劍陣的“山圍故國”式的時候,從山門處又涌出了一群華山派的守山弟子來,整整有三十人。
這千峰劍陣所以以“千峰”命名,便是要說明這個劍招可以不斷地擴大規(guī)模,加入的人越多,威力便越大。
然而,這三十人并沒有直接就加入到劍陣之中去,只是拔劍警備,畢竟現(xiàn)在看起來,蔣云亭帶領(lǐng)的二十四人,已經(jīng)將琴王圍住了,時間越久,對己方越有利,沒有必要節(jié)外生枝。
況且劍陣之外,尚有一人虎視眈眈,所以他們也不敢貿(mào)然出手。
劍陣之外,風平浪靜,劍陣之中,卻是刀光劍影。
只見琴王一連擋開了百來劍之后,便凌空而起,使出了焦尾劍法中的“琴心三疊”,直接往巽位刺去。
如果順利,在空中借力兩次,完成連出三劍,便能跳出劍陣。
這巽位乃是千峰劍陣中的風門,布置在此處的弟子出劍的時候,首先要做到一個“快”字。
所以琴王選擇此處為突破口是最為恰當?shù)?,因為一旦選擇別處突破,則會很快就被巽位的弟子從后面追擊上。
此時的琴王在半空中,用手中的寶劍蕩開了蔣云亭劈來的“松枝拂鶴”后,一個翻身,踩到了站在巽位上爻的弟子的肩上,打算借力,再刺出第二劍,往劍陣之外飛去。
然而,在琴王接下了蔣云亭的“松枝拂鶴”的時候,蔣云亭就意識到琴王要逃出劍陣,便大喊了一聲“壁立千仞”,直接下令變陣。
所以當琴王踩到巽位上爻的弟子的肩上的時候,站在離位和震位的六位弟子已經(jīng)完成了兩組的三人疊羅漢,并迅速向琴王傾斜過去,各自手中的劍也向琴王齊射而去,而蔣云亭也已經(jīng)趕到巽位和另外的兩名弟子完成了巽位上的三人疊羅漢。
其它方位上的弟子,或是翻身,或是縱身一躍,也完成了各自的疊羅漢。
另外那三十名觀戰(zhàn)的弟子,也是迅速地將劍陣圍了起來,并且在蔣云亭等人組成的“壁立千仞”那個卦位上出現(xiàn)漏洞的時候,及時進行修補。
其實,這三十名弟子和蔣云亭這一邊的二十五人加起來,總共五十五人,正符合大衍之數(shù)五十五的要求,如果加入到劍陣之中,那么千峰劍陣的威力將會更上一層樓。
不過,因為洪教主在場觀戰(zhàn),所以只是將劍陣圍起來,作為蔣云亭等人的“壁立千仞”的補充而已!
琴王面對突然向她圍過來的人墻以及來回飛射的長劍,心里也是一驚,一邊蕩開飛劍,一邊尋找破綻。
然而蔣云亭并沒有給琴王多時間,一見鐵桶成型,便立馬帶頭發(fā)起攻擊,一時間八組人墻有序地向琴王傾斜過去,在給琴王造成一定的威壓之后,個人便身子一頓借力飛奔出去,攻向了琴王。
也不管是否打得到琴王,只要越過了琴王便又疊起了羅漢來,重新組織進攻。
二十多人來回飛躍,編織出了一個天羅地網(wǎng),像要將琴王吞噬掉一樣。
洪教主見對方的劍陣威力大漲,而琴王又不肯使出全力,擊敗對方,覺得有損神教的威名,心里不免有點生氣,便大聲命令道:
“琴王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