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疼愛孫子,有目共睹,但皇甫世煦所承受的,也是比普通人更嚴謹和封閉的管束,在十六歲以前,他幾乎都不怎么記得自己的青少年時光是如何度過的,除了讀書,跟不同的老師學習不同的知識,他根本就想不起,還有其他什么有趣一點的щщш..lā/www.qβ5、com
在被謫庶的日子里,盡管是沒人督導(dǎo)他的學業(yè)了,但那么偏僻的地方,便是一本書,也要千里百里的自己運過去,有書看算是不錯的,百般無聊中天天翻翻書,然后在外面隨便走走,混過了一天又一天,最要命的,是要盼星星盼月亮地過尚好幾個月,才能等來從京城傳到的些許消息,若論寂寞,恐怕沒有日子比待在南荒時更寂寞了。
剛開始的時候,皇甫世煦的身邊,只有負責照顧起居的小廝,想說幾句話吧,周圍連個可以說話的人影子都沒有,不過朝廷對被謫庶的太子素有規(guī)定,每隔固定時期,太子都要去接受地方官的訓(xùn)示,或者地方官會到太子的住處進行例行巡檢,當然,地方官的所謂訓(xùn)示都是依照朝廷指定內(nèi)容說的一套官話,但也會問問太子有何生活需要,閉門思過有何心得之類,再將收集到的這些情況呈報給朝廷,其中甚至連太子寫過什么詩,什么文章,雜無巨細,依樣謄抄送抵京師。
若換了別人,心高氣傲者,必定會覺得受到監(jiān)視,滿心委屈,可皇甫世煦不這么想,他太孤寂,需要一種途徑來緩解內(nèi)心的焦躁,故而他反將每次的例行會面都看做是節(jié)日一般,沐浴更衣,焚香迎客。
為了能拉地方官多說一陣子話,不管是風土民情還是小到針頭線腦的事,皇甫世煦都能拿出來誠心請教一番,那地方官從來也沒被如此禮遇過,失勢的太子怎么說也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圣上只有這么一位世子,說不定哪天便咸魚翻身,重登寶殿呢?
識時務(wù)的地方官本也不敢過多為難太子,再加遭蒙太子的連番敬奉,不免虛榮心膨脹忘乎所以,于是不僅在寫給朝廷的奏章中盛贊太子的仁德禮厚,還不吝自己為官的經(jīng)驗,將地方境內(nèi)的一些人事關(guān)聯(lián)之巧妙,系數(shù)教給太子。
隨著關(guān)系的日漸熟絡(luò),地方官對太子的行徑,亦開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暗示太子,很多事,只要不是公然違逆朝廷的行為,他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太子也不必讓他知道。
有了默許,皇甫世煦的活動輕松自在了許多,他開始和一些地方上的有識之士交往,獲得了不少對時局的真知灼見,另外,最直接得到的快樂就是,以前門可羅雀,連下盤棋都找不到人,現(xiàn)在,簡陋的蝸居倒時常成了朋友間,暇余聚會煮酒之地。
皇甫世煦是個聰明人,他沒有讓自己年輕的時光荒廢在偏僻的,不發(fā)達的地方,更不會因被謫而憤恨或積郁,利用形勢來生存是父皇對自己的一層考驗,皇甫世煦不僅順利地通過了層層不利難關(guān),還令皇宮內(nèi)收到他消息的帝后,甚感欣慰。
然而終究度過來的這些年時光,還從來沒有一個人,帶給皇甫世煦別樣的刺激,她捉弄他,開他的玩笑,看他出糗,讓他正氣不得急不得時,突然來個峰回路轉(zhuǎn),運從天降,不僅不由分說地幫了他,還不要他的任何酬謝,皇甫世煦感嘆,聰明的姑娘或許有意,或許無意,他都不得不帶著無法償還的遺憾,惦記著這么一個人,期待下次見面時,能稍許付出。
暮色降臨,掌燈的太監(jiān)見到皇上獨自坐在光線已昏暗的窗前,都嚇了一跳,趕緊手忙腳亂地一陣忙活,弄到泰寧宮燈火通明時,皇上仍是毫無反應(yīng)一般,對他們渾然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