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大街。
往日繁華的街面空蕩蕩的。
天子駕崩的第二日,皇宮各大宮門紛紛懸掛起白布,稱之為縞素。
此時,蒼龍門內(nèi),卻非殿,三公九卿還有剛剛進宮,召集大家議事的何進正在激烈討論。
何進高坐于堂上,三公九卿分列而坐,按照順序坐好。
如今的三公九卿,分別為太尉馬日磾,司徒丁宮,以及司空劉弘。
九卿為,衛(wèi)尉趙謨,宗正劉虞,廷尉吳恭,大鴻臚射咸,張馴為大司農(nóng),少府樊陵。
其中劉虞本來應該擔任幽州牧,但劉虞擔任幽州牧的契機是張純叛亂。
現(xiàn)在張純被公孫瓚和劉備平定,幽州黃巾也被公孫瓚處理。
如此劉虞作為碩果僅存的宗正,自然沒有外放。
而之前的光祿勛劉弘升為司空,太常劉焉去了益州做益州牧,太仆黃琬在豫州當豫州牧。
所以九卿之中空缺光祿勛、太常以及太仆。
何進環(huán)視眾人說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陛下駕崩,諸位應當與我一同擁立史侯登基為帝,再處理國喪?!?br/>
丁宮反對道:“不可,漢以孝至天下。如今陛下才剛剛龍殯歸天,即便要擁立史侯,也得處理完國喪之后方可,不然即便史侯為帝,天下人會怎么看?”
“世人會說史侯不孝,自己的父親才剛?cè)ナ溃拖胫^承皇位,連帶著大將軍亦會聲名受損?!?br/>
樊陵也贊同道:“何況按照慣例,天子駕崩之后,下一任繼位者一般都會在半月到一月之后才會登基,如當今陛下,孝桓皇帝、孝順皇帝、孝安皇帝莫不是如此,漢朝歷代先帝,無不是此般?!?br/>
“確實是這樣。”
劉虞點點頭道:“我雖知大將軍的心情,但禮不可廢,天子停殯一月,諸多喪禮儀式,發(fā)喪、宮中舉哀、沐浴、飯含、入斂、發(fā)引,皆不能壞,壞則亂,大將軍切不能枉顧禮法?!?br/>
“是啊,天子駕崩,嗣皇帝、宗室、我等百官軍民皆應喪服二十七日,停止一切婚嫁之事,待為陛下發(fā)喪之后,最后一日,我等必定擁護史侯在靈前登基?!?br/>
“這事我等是支持大將軍的,只是一切還是得按照禮法來。陛下出殯之日,才應當是史侯登基之時,亂了祖宗規(guī)矩,則必為萬夫所指?!?br/>
三公九卿們紛紛勸說何進,其實在這一點上,三公九卿是支持何進擁護劉辯登基,畢竟劉辯已經(jīng)14歲,不是小孩子。
如果劉辯登基的話,那只要再等幾年,新皇帝很快就能成年,他們也就不用擔心何進當梁冀的問題。
而且劉辯是長子,又是皇后之子,可謂太子的不二人選,他們沒有反對的理由。
問題是何進太操之過急,按照禮法,必須要等舊皇帝出殯下葬以后,新皇帝才能登基為帝。
一般來說,這個過程在半個月到一個月之間,即便最快,也要到半個月以后,也就是五月初才可以擁護劉辯上位。
要是現(xiàn)在就擁護,天下人會怎么看?
因此眾人極力反對。
何進是個屠戶出身,哪知道這些規(guī)矩,有點傻眼道:“原來如此,那依照各位之見,現(xiàn)在應當如何?”
劉虞思索道:“按理來說,天子駕崩之事,屬于喪葬禮儀。太常應當按照禮法操辦,只是如今太常之位空缺,沒有人主持大局,所以現(xiàn)在當務(wù)之急,應該是選出新任太常來?!?br/>
“還得選出新任太常?”
何進一頭霧水,皇帝死了,第一個任務(wù)居然不是辦喪事,而是選個官出來,這是什么道理。
然而何進不知道,國喪禮儀是重中之重,由太常來主持是必須的事情。
別說皇帝駕崩這樣的國喪,就算是普通農(nóng)村喪事,家屬也一定要請一個德高望重且有主持喪葬禮儀的操辦人,比如寫數(shù)、納禮、定酒宴、接待來賓都是他們?nèi)プ?,這其實也是從周禮當中繼承下來,算是幾千年來的習俗。
馬日磾說道:“確實要先選出太常出來,由太常主持喪事,然后諸卿再為天子選定謚號,一邊加緊選定陪葬用品,一邊每日籌劃備極哀崇的喪葬禮儀,還得為天子雕刻陵碑,太常不可或缺?!?br/>
“這......好吧?!?br/>
何進沒有法子,他又不是專業(yè)人士,是靠妹妹上位的人,自然不懂這些,就只能任由三公九卿去弄。
很快,眾人確定了下一任太常人選,為如今的太中大夫楊彪。
楊彪為帝師楊賜之子,家中四世三公,在士人中的聲望非常高,選他為太常,眾人都絕對沒有問題。
如此第一天就這樣過去,喪事還沒有辦,反倒先確定一個主持喪事的操辦人。
而那邊漢靈帝的尸體也在宦官們的操持下,按照禮儀,沐浴完皇帝的遺體后,梳理頭發(fā)。
張讓趙忠他們畢竟也算是經(jīng)歷過桓帝喪葬的老人,有一定應對經(jīng)驗。
在他們的指揮下,內(nèi)中有執(zhí)事者六人抗衾,御者四人用浴巾拭大行皇帝身上的水分,再用浴衣擦拭。
沐浴后,將皇帝安放在東側(cè)的新床上,該床上層是竹席,下層是蒲草席,屋內(nèi)布滿了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