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北征,誓滅建奴,遼東大地再次風起云涌。
泰昌率兩萬神武營鐵騎和一萬禁軍出山海關,過寧遠和錦州,一路往北,直奔沈陽。
這一路他看到的景象已經和上次截然不同了。
上一次他率軍過來的時候正值遼東新敗,沈陽、遼陽、海州衛(wèi)、蓋州衛(wèi)、金州衛(wèi)、復州衛(wèi)相繼丟失,建奴可謂氣勢如虹,一路追著遼東軍打。
孫承宗過來之后雖然穩(wěn)住了形勢,但當時的遼東也就只剩山海關到錦州這一條狹窄的走廊了。
當時兩百余萬遼民聚集在寧遠城外風餐露宿的慘狀看著都讓人心酸啊!
這會兒可就不一樣了,兩百余萬遼民已經在錦州到海州衛(wèi)之間的沃土上鋪展開來,一路皆是整整齊齊的良田,老百姓在田間勞作時的歡聲笑語簡直響遍整個大遼河平原。
他們是真高興,因為家家戶戶都分到了足夠的良田,而且朝廷還免了他們這一年的田賦。
也就是說,這會兒他們不但地比以前多了,這一年的收成還全是他們自己的,根本不用交田賦,也不會有貪官污吏來打秋風。
要知道前年秋天的時候他們還在寧遠城外凍得瑟瑟發(fā)抖呢,朝廷雖然一直在施粥救濟,他們卻是連續(xù)幾個月甚至半年都沒吃過一頓飽飯。
那時候真是又冷又餓,人心惶惶,度日如年,每一刻都在煎熬??!
誰能想得到,這才過去一年多,他們便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這小日子過的,簡直比建奴入侵遼東之前還要好??!
這一切,簡直就跟做夢一樣?。?br/>
泰昌看到遼東的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心情不由舒暢了很多。
原本他還因為中原那到處肆虐的反賊和那些鐵公雞般的藩王而心煩呢,這會兒他是徹底想開了。
這一趟只要拿下了建奴老巢便能專心去收拾反賊了,收拾了反賊之后他們便可以放開手腳來收拾那些藩王了,他又何必急于這一時呢。
他這會兒的策略和歷史上的崇禎可謂截然不同。
歷史上的崇禎那是一會兒把大軍調到西北,一會兒把大軍調到遼東,就跟救火一樣,那里燒起來了就往哪里撲。
結果崇禎是被建奴和反賊耍得團團轉,遼東依然建奴肆虐,西北依然反賊橫行。
而且建奴是越來越強,甚至都沖到京畿肆虐了好幾回,反賊也是越剿越多,越剿越盛,最終大明就被這么玩死了。
他的策略就是逮住建奴這一路往死里搞,先把建奴給收拾了,再集中兵力圍剿反賊!
這會兒沈陽城內外已然集結了十余萬大軍,孫承宗和一眾文臣武將已然是翹首以盼,就等皇上來了,要不是皇上不準他們遠迎,他們恐怕都要迎到山海關去了。
當然,不能遠迎并不代表不能迎,孫承宗聽聞皇上要到了,當即命十余萬大軍在城南列陣相候,那整整齊齊的陣型,一直從沈陽城的南門外排到了渾河南岸,那迎風招展的旌旗簡直就如同叢林一般。
泰昌一看這陣仗,不由對著躬身迎上來的孫承宗笑責道:“稚繩,不是說了不要大費周章專門來迎朕嗎?”
孫承宗連忙拱手解釋道:“皇上,微臣只是讓大軍在此列陣以代替操練而已,算不得什么大費周章,這大軍就要出征了,每天的操練是必不可少的,站這站幾個時辰也算是操練了,皇上,您說是吧?”
泰昌點了點頭,微笑道:“嗯,這話倒是有那么一點道理,怎么樣,糧草可還夠用?”
孫承宗連連點頭道:“夠了,夠了,這沈陽和遼陽一線良田足有上千萬畝,二十萬大軍連帶家眷放開了吃也吃不了這么多,這會兒存糧還有上千萬石呢,吃到明年都夠了,更何況,到了秋天,又能再收一季?;噬希渌胤郊Z食要是不夠,您只管說,我們支援個幾百萬石還是不成問題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