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位于渾河南岸,渾河最大的支流蘇子河與渾河主干交匯之處。
因為這會兒沒辦法穿山鑿洞,所以,一般穿越山區(qū)的道路都是沿著山間的河道修建,而出了撫順關就全部是山地,通往建州衛(wèi)城的大道也就一條,那就是沿著蘇子河一路修過去的官道。
薩爾滸就卡在蘇子河的河口,位置自然極為重要。
大軍想要從撫順關方向攻打建州衛(wèi)城,那就必須從這里過。
薩爾滸這個地方一度也是大明朝野都不愿提及的禁地,特別是大明軍方,一旦提到這個地方,那簡直是無地自容!
萬歷四十六年薩爾滸之戰(zhàn)可以說是明軍心中永遠的痛。
將近二十萬邊軍精銳啊,竟然慘敗在才堪堪六萬人馬的建奴手里,什么戰(zhàn)術,什么戰(zhàn)力,什么什么什么,那都是個屁??!
這一仗輸?shù)奶^荒唐了,太過離奇了,輸?shù)暮喼弊屓藷o法相信?。?br/>
那時候的大明邊軍可不是什么烏合之眾,戰(zhàn)斗力強著呢。
萬歷三大征,大明邊軍擊敗了播州楊應龍手下的十余萬土司大軍,擊敗了西北哱拜手下的十余萬蒙元大軍,擊敗了東瀛關白豐臣秀吉手底下的三十余萬倭寇,戰(zhàn)力之強可謂天下無敵。
為什么二十萬百戰(zhàn)百勝的精銳之師卻偏偏打不過總共才堪堪六萬人馬的建奴呢?
齊楚浙黨百般遮掩也掩蓋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扶持起來的主帥楊鎬為了公報私仇,胡搞瞎搞,硬生生的把將近二十萬大明邊軍精銳給坑死了。
主帥楊鎬之所以胡搞瞎搞就一個原因,因為他跟主將劉綎有仇!
他們的仇在援朝之戰(zhàn)就結下了。
當時明軍與倭寇大戰(zhàn)于蔚山,楊鎬也是主帥,這家伙為了給鐵哥們李如梅搶功竟然不準其他將領圍殲被困在島山的倭寇!
當時倭寇三重壁壘都被明軍給攻破了,眼看著明軍就要大獲全勝了,殲滅蔚山所有倭寇也只是時間問題了,他竟然下令鳴金收兵!
他之所以下令鳴金收兵就是不想讓其他將領建功,他就是要等他的鐵哥們李如梅率軍來拿下這個大功!
結果,他沒等來鐵哥們李如梅,等來的是倭寇的六萬援軍!
其實,他手底下三萬明軍精銳并非干不過六萬倭寇援軍,那時候的明軍精銳可不是一般的強,只要他指揮得當,三萬明軍精銳干翻六萬倭寇并不難。
但是,他卻被倭寇援軍嚇得直接撇下手下三萬人馬,掉頭就跑,跑得不見了蹤影!
大明將近三百年歷史,真沒出現(xiàn)過如此荒誕離奇,如此窩囊的主帥!
主帥都跑了,明軍立馬就亂套了,結果,三萬明軍精銳差點被倭寇全殲了!
這場大戰(zhàn)可以說是明軍在兩次援朝戰(zhàn)爭中唯一的一次大敗,而倭寇一直吹噓自己沒輸也是因為莫名其妙的贏下了這場大戰(zhàn)。
要知道大明兩次援朝戰(zhàn)爭損失的精銳總共都不到五萬,楊鎬這一次就斷送了將近三萬,各路明軍將領自然是氣得破口大罵,使勁上奏彈劾!
劉綎就是當時帶頭彈劾楊鎬的,因為他們是抗倭名將劉顯之后,而且戰(zhàn)功赫赫,曾經(jīng)平緬寇,平羅雄,平倭寇,平播酋,平倮寇,身經(jīng)大小數(shù)百戰(zhàn),乃是當時大明的第一猛將,各路將領都相當敬重他。
他這一帶頭彈劾當時把持朝政的齊楚浙黨都扛不住了,無奈之下,齊楚浙黨只能暫時將楊鎬革職,雪藏了起來。
不過,楊鎬并沒受到任何懲罰,幾年之后,他又被齊楚浙黨扶上了遼東經(jīng)略之位,而且正好這次劉綎率軍來到了他的手下,參與征討建奴的大戰(zhàn)。
仇人相見,那是分外眼紅??!
劉綎都沒想到這畜生會在這種決定大明國運的大戰(zhàn)中公報私仇,楊鎬卻是只想著弄死這個仇人!
這么好的報仇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
所以,他制定了一個專門公報私仇的戰(zhàn)略,兵分四路,讓主將劉綎帶著最少的人馬先從最南面的寬奠出發(fā),孤軍深入,美其名曰去吸引建奴主力,其實就是讓人家去送死!
他還說得冠冕堂皇,只要劉綎吸引了建奴的主力,他就會指揮其他三路大軍里應外合,一舉將建奴主力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