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腸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食材,做法也多種多樣。
比如紅燒肥腸、干鍋肥腸、水煮肥腸、鹵肥腸等等,做法多種多樣。
這其中最復(fù)雜最繁瑣的,應(yīng)該就是魯菜中的九轉(zhuǎn)大腸了。
其實九轉(zhuǎn)大腸就是紅燒大腸的一種,不過做法更加繁瑣極致,味道中包含有酸甜苦辣咸五種象征著人生的味道,吃下去就猶如吃了道家的九轉(zhuǎn)金丹一樣,所以被取名為九轉(zhuǎn)大腸。
不過今天徐拙沒有口福了,因為老爺子沒回來做九轉(zhuǎn)大腸。
架上徐文海帶來的大腸也不適合做這道菜,所以只能由徐拙做生爆肥腸。
相對于做法繁復(fù)講究耗時耗力的九轉(zhuǎn)大腸,生爆肥腸這道菜就簡單多了,甚至簡單得有些讓人懷疑會不會做熟。
因為生爆肥腸這道菜,從入鍋到出鍋,耗用的時間還不到一分鐘。
確切的來說是,只有五十秒。
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要把豬大腸做熟,同時還要做得入味兒,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一樣,因為大多數(shù)肥腸類的菜品,不說耗費(fèi)多少時間,光一個焯水就得五分鐘以上。
幾十秒時間做出來的肥腸,能吃嗎?
答案是肯定的,能吃,而且非常好吃。
爽脆的口感和火辣的味道,絕對是一道超級下飯的下飯菜。
四川自貢地區(qū)的人對這道菜愛得不行,在他們看來,肥腸不生爆,完全就是暴殄天物,浪費(fèi)食材。
徐拙把肥腸從水盆里撈出來,放在案板上,用菜刀把肥腸豎著劃開,這樣里面的那些肥油脂肪就顯露了出來。
其實有肥油的那一面才是肥腸的外面,不過屠宰場那邊剛把豬殺好后,會把大腸翻過來,對大腸內(nèi)部進(jìn)行初步清洗,所以買回來的豬大腸,都是肥油在里面,而大腸那光滑的內(nèi)壁卻在外面。
用菜刀劃開大腸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大腸兩側(cè)全都切透,只切開一面就行,讓大腸從原來的圓柱體,展開變成一個平面。
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清洗,在烹制的時候也能讓肥腸快速成熟。
要是不劃開的話,肥腸切成一段一段的,在烹制的時候,熱量不會瞬間達(dá)到肥腸內(nèi)部,導(dǎo)致做出來的肥腸生熟不均,或者失去爽脆的口感。
把大腸從頭到尾劃開后,徐拙用手不開始撕里面的那些脂肪。
不過他并沒有徹底撕完,而是把一些比較密實比較多的脂肪撕下來,大部分還是留在了肥腸上面。
肥腸肥腸,沒有肥油那還叫肥腸嗎?
再說吃肥腸,吃的就是那種油潤的感覺,要是把那些脂肪全都撕掉,就沒了肥腸的味道。
肥腸的香味兒其實跟腸沒大多關(guān)系,它的香味兒幾乎全部都來自肥腸表面的那些油脂,所以全都撕掉的話,做出來的肥腸就失去了靈魂。
把多余的油脂全都撕掉之后,徐拙開始清洗大腸。
大腸的清洗不算難,不過有點(diǎn)麻煩而已。
徐拙往盆里倒入高度白酒,再倒入一大勺食鹽,然后下手,反復(fù)抓洗揉搓。
白酒和食鹽能夠把肥腸表面的粘液洗掉,這會把肥腸的那種腥臊味兒大幅度的降低下來,吃起來沒有太多異味。
另外,那些粘液洗掉之后,也能讓肥腸達(dá)到口感爽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