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刀塊,是在上一刀切下的斷面上下斜刀,把食材切成塊,然后下一刀又會沿著這一刀切下去的斷面開始切。
也就是說,滾刀塊是在上一刀的基礎(chǔ)上開始切。
這樣切出來的大蔥,只要輕輕一抖,大蔥就會層層散開,這樣在炒制的過程中更容易成熟,而且還能顯得菜品很多的樣子。
更重要的是,在極短時間內(nèi)熟成的大蔥,口感上依然會有生蔥那種脆嫩的口感。
這種脆嫩配上羊肉的軟嫩,在口感上會形成一種明顯的沖突,讓菜品吃起來感覺會更好一些。
而至于滾刀段,切的時候每一刀都不相連,切好的段總有一部分是完整的,跟滾刀塊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其實這種名詞還比較好區(qū)別,稍稍有點烹飪底子的人都知道。
但是有一些后廚專用的名詞,在外人聽起來就會云山霧罩的。
比如北方廚師常說的炒勺,指的并不是翻菜用的勺子,而是炒鍋。
北方廚師用的那種獨柄炒鍋,行話叫炒勺,菜品做好后,大家會習(xí)慣性的說成出勺裝盤,但是這話作用在書面語上,自然就成了出鍋裝盤,免得引起誤會嘛。
而至于飯菜用的勺子,在行話中,其實叫手勺。
這里面的區(qū)別,沒在廚房干過的人,很少能夠區(qū)分清楚。
徐拙把蔥切好后,老爺子認(rèn)真看了看,然后點點頭,表示很滿意。
別看這很簡單,但是在老爺子眼中,哪怕只是切蔥,其實也是有標(biāo)準(zhǔn)的。
比如切的塊大小,斜刀的角度,還有就是,把切好的滾刀塊的最外面一層蔥白拿出來疊在一起,差不多能夠重合在一起,這樣的滾刀塊才算合格。
之所以對蔥的要求高,主要就是這道菜中,蔥不是配料,而是跟羊肉一樣重要的主料,所以對蔥的賣相有著更高的要求。
徐拙把切好的蔥盛到筐里,然后端起來上下顛簸幾下,讓筐里的蔥一層層分開。
這一步操作,讓老爺子更滿意了。
“沒錯,滾刀塊切好之后,就得放在筐里顛幾下,讓大蔥一層層分開,這樣蔥才能在短時間內(nèi)就熟成,保持大蔥脆甜的口感?!?br/>
蔥有甜味,這道菜沒放糖提鮮的原因就是有大蔥在。
但是大蔥一旦熟透變軟的話,甜味兒就會消失不見,所以做蔥爆羊肉這道菜,一定要等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讓蔥熟成,讓蔥里面的甜味兒不至于揮發(fā)出來。
大蔥準(zhǔn)備好之后,羊肉也已經(jīng)腌得差不多了,可以準(zhǔn)備制作了。
老爺子端著炒鍋放在灶上,燒熱后往鍋里加入一勺花生油開始滑鍋,等油燒熱后再次倒出來,重新加入一大勺花生油。
這道菜對火候的要求比較高,哪怕飯店這種專業(yè)灶具,也得開到最大才行,不然羊肉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被炒制變色,而大蔥更沒法在短時間內(nèi)熟成。
而且就算專業(yè)灶具,每次炒的羊肉也不能超過三百克,也就是六兩左右,因為一旦超過了的話,羊肉入鍋后就沒法一次立馬熟成了。
而羊肉一旦沒法在第一時間熟成,造成的結(jié)果就是羊肉出汁,鍋里原本清亮的油脂變成一汪清湯。
這種時候,就不能一鍋做出來了,而是先把羊肉盛出來,潷掉多余的肉湯和油脂,然后在鍋里重新加油,把蔥倒進去爆香,再倒入過了油的羊肉,翻炒均勻出鍋。
其實在家做這道菜,就是這種做法,只有飯店的專業(yè)灶具,加上分量恰當(dāng)?shù)难蛉猓拍馨堰@道菜一鍋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