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這道菜又是火鍋底料又是豆瓣醬的,應(yīng)該不需要調(diào)味了,但真實(shí)情況卻恰恰相反。
越是有很多重口味的調(diào)料的時候,越需要重新進(jìn)行調(diào)味。
這個調(diào)味,不是讓菜品的味道更重或者更濃,而是讓所有的味道變得更加和諧和柔和,只有這樣,做出來的菜品才好吃。
比如現(xiàn)在,老爺子往鍋里放了一小勺食用鹽,又放了兩小勺白糖。
少量的鹽能讓菜品的味道更鮮美,而白糖不僅有提鮮的作用,而且白糖還能讓所有的味道變得柔和,所以這兩樣,在調(diào)味的時候是不能少的。
除了食鹽和白糖之外,還可以放一點(diǎn)醋,這也是讓所有味道更加柔和的方式。
不過醋可不能多放,只能放一點(diǎn)點(diǎn),這道菜中,假如能吃到酸味兒或者甜味兒,那就說明翻車了。
好吃的菜,應(yīng)該麻辣十足,但是味道卻又不沖,只有這樣才算正宗。
調(diào)味之后,老爺子用勺子在鍋里攪動幾下,然后將準(zhǔn)備好的配菜倒進(jìn)了鍋里。
配菜要按照次序放,耐煮的放早點(diǎn),不耐煮的放晚點(diǎn),反正不管什么配菜,煮的要求就是斷生為止,不能煮太久了。
太久的話,就會失去口感。
而且不要以為斷生之后口感不行,這些配菜是放在盆里墊底用的,在吃到的時候,基本上已經(jīng)徹底熟透,甚至還會有些過,因?yàn)檫@道菜熱量很高,而且基本上都會盛在盆里,所以不用擔(dān)心配菜不會熟透。
配菜放進(jìn)去之后,繼續(xù)蓋上鍋蓋小火悶煮。
一直煮到配菜斷生,老爺子再次把鍋蓋掀開,然后拿來一個干凈的小盆,用漏勺將鍋里的配菜和肥腸以及料渣子一股腦的全都盛出來,墊在盆底。
撈干凈之后,他把火調(diào)大,將鍋里的湯燒開,等煮開之后再把火關(guān)小,讓鍋里的湯保持將滾不滾的狀態(tài),這樣的湯才最適合下魚片。
原因倒是很簡單,因?yàn)殄伬锏臏恢狈序v的話,魚片剛下進(jìn)去就會煮得散開或者破碎。
下魚片的時候也得注意,首先要一片一片往鍋里下,最好不要重疊,防止魚片粘連在一起,而且這樣做也能讓魚片更快速的成熟,不會出現(xiàn)生熟不均的情況。
魚片下入鍋里之后,不能用勺子攪拌,只能快速小幅度晃動炒鍋,這樣能夠防止魚片粘到鍋底。
在晃動的同時,也可以用勺子慢慢在鍋里推幾下,這樣能夠讓魚片受熱更加均勻。
魚片不用煮太久,六成熟就差不多可以出鍋了。
所謂的六成熟,就是魚片變色,由軟塌塌變硬成型,這個時候出鍋,魚肉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鮮嫩的口感,吃起來才更加爽滑入味。
老爺子用大漏勺把鍋里的魚片撈出來,盛在裝著肥腸和配菜的盆里,然后把灶重新開到最大,將鍋里的湯汁煮開。
煮開后稍稍往鍋里勾一點(diǎn)水淀粉,這樣能夠讓湯汁更加粘稠一些,同時也有保溫的效果,防止菜品吃到最后會降溫。
勾完淀粉,等鍋里的湯再次沸騰,老爺子就端著鍋里的湯,澆在了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