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最早的時候是把碎肉拌進淀粉中,再加點紅曲和香料,然后灌進豬腸中,先蒸熟再切片油炸,然后蘸著蒜汁吃。
這種灌腸據(jù)說是慈禧喜歡吃的,不過真假沒人說得清?!?br/>
季文軒慢悠悠的給徐拙講著炸灌腸的過往。
他接著說道:“后來生活越來越差,灌腸里的碎肉就取消了,而炸的時候,也改用熬好的豬腸油來炸。
剛開始這么做主要是節(jié)省成本,因為豬腸油過去內臟的味兒太大,一般沒人要,所以才用這種油炸灌腸。
誰知道這種油炸出來的灌腸,聞起來有股鹵豬腸的香味兒,反而挺受歡迎的,因為平時大家也吃不到什么葷腥,這炸灌腸不管怎么說油水兒挺足的,所以就流傳開了?!?br/>
這就是炸灌腸最早流行的原因。
不過發(fā)展到現(xiàn)在,做法再次被改了。
現(xiàn)在豬腸越來越貴,商家為了節(jié)省成本,現(xiàn)在基本上不用豬腸了,直接用淀粉和成面團來蒸,這樣成本上能降低不少。
另外炸灌腸用的油,也因為健康等方面的因素,換成了素油。
當然了,健康什么的都是借口,主要是一些食用油價格低廉,便宜,而且不用洗豬腸油了,更不用費勁搭力的去熬豬油,效率能提高不少。
至于這種便宜食用油的來源,這就不好說了,反正很便宜就對了。
季文軒露出了那副“懂的都懂”的微笑,讓徐拙瞬間明白了食用油的來源。
不過他有些不解的是,把豬腸和豬腸油取消之后,那灌腸吃起來還是那個味兒嗎?
這個問題剛問出來,季文軒就笑著擺了擺手:“炸灌腸這道小吃的關鍵點不在灌腸,而是蒜汁,蒜汁兒才是炸灌腸的靈魂。
另外,做灌腸的時候,里面可以放點香料,這樣蒸透再油炸的話,香料味兒會很濃郁,聞起來有股鹵肉的香味兒,對很多人來說這就夠了。
你要這會兒真弄點那種豬大腸的臟器味兒,大家反而不怎么愛吃。畢竟時代變了,大家肚子里不缺油水,對下水什么的也沒有那么狂熱的喜愛了?!?br/>
季文軒說完,便準備開始制作。
季家烤鴨店原本是沒有炸灌腸的,但是自從徐拙幫忙宣傳之后,外地的游客明顯增多,就加上了這道做法簡單利潤高的小吃。
畢竟沒人跟錢過不去,只要顧客喜歡吃,那就可以上新。
其實不光有炸灌腸,其他的一些京城小吃,比如豌豆黃艾窩窩驢打滾等小吃,季家烤鴨店也全都有。
這樣顧客在店里不僅能吃到最正宗的烤鴨,同時也能吃到這些地道的京城小吃。
正因為這樣的轉變,使得季家烤鴨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不過京城的一些同行卻有些吃味,認為季家搶小吃店的生意有些不地道。
不過這種話沒人在意。
季文軒拿來一些紅薯淀粉和一些綠豆淀粉,又準備了一點五香粉,然后便開始制作了。
他先把一口鐵鍋架在灶上,鍋里加水,然后開始燒。
一邊燒水,季文軒一邊說道:“五香粉主要是增加個鹵肉的香味兒,不過現(xiàn)在好多店都不用了,這樣吃起來味道更加純粹,同時也能節(jié)省成本。”
說完后,他將準備好的紅薯淀粉倒進了鍋里,然后又捏了一些五香粉灑進了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