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有包房,這會兒因為已經(jīng)過了午高峰,所以包房被騰了出來。
徐拙讓季明宇和那些粉絲去包房,他則是跟這店老板找了個安靜的角落聊了起來。
剛剛這廚師的抱怨,讓徐拙看到了組建魯菜廚師聯(lián)盟的希望,甚至還能在這個基礎(chǔ)上,組建一個魯菜飯店聯(lián)盟。
不過飯店聯(lián)盟茲事體大,現(xiàn)階段還不能搞,畢竟飯店是很容易翻車的。
別的不說,光衛(wèi)生就有很多店不能達標(biāo),更別說食材什么的了,這些一直都是餐飲行業(yè)翻車的重災(zāi)區(qū)。
所以徐拙對于飯店之間的合作比較慎重,畢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被一些豬隊友帶進溝里。
所以暫時還是先聯(lián)合廚師,飯店的事兒以后再說。
徐拙跟這廚師聊了一會兒,對他多少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廚師名叫陶亮,今年四十歲,不過由于常年在廚房工作,所以看上去更老一些。
陶亮是山東人,有著山東人特有的那種魁梧身材和爽朗的笑聲,兩人雖然歲數(shù)不一樣,但因為都是廚師,而且都是魯菜廚師,所以聊得倒是很愉快。
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陶亮的父親來京城討生活,開了個小飯店維持生計,幾年后,京城這邊的生意有了起色,就把全家人都接了過來。
一家人守著這個飯店,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這二十多年來,我們家的菜單基本上沒換過,特別是肘子,一直都沿襲我父親教我的做法,從不投機取巧?!?br/>
做餐飲,其實沒啥好的方法,無非就是選材上用真材實料,做法上不投機取巧,僅此而已。
不過在這個人心越來越浮躁的社會,能這么兢兢業(yè)業(yè)做餐飲的人,真是不多。
特別在京城這種地方,陶亮的這種品質(zhì),更顯得難能可貴。
兩人寒暄完畢后,徐拙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來意:“其實今天過來找你,就是想拉你一塊加入我要成立的魯菜廚師聯(lián)盟中,這樣咱們就可以從技術(shù)層面和經(jīng)營方面進行交流了。
當(dāng)然了,具體的交流形式或者權(quán)利義務(wù),咱們都可以再商量,你覺得怎么樣?”
陶亮一拍大腿,當(dāng)即說道:“好啊,沒問題,我絕對支持,我跟我們店里的廚師全都加入,你說咋辦就咋辦唄。”
陶亮的爺爺早些年是濟南國營招待所的廚師,對于魯菜有很深的感情。
這也是后來陶亮的父親來京城發(fā)展的原因,想把家傳的手藝發(fā)揚光大,當(dāng)然了,能進一步推廣魯菜的話會更好。
畢竟,作為一個老魯菜廚師,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魯菜的沒落。
陶亮初來京城時候才十幾歲,那會兒不甘心當(dāng)個廚師,他開過出租,辦過公司,還在電影劇組跑過龍?zhí)住?br/>
但最終,還是回到這里,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年輕時候老想跟自己較勁,不想鉆進廚房里做菜,但在外面折騰一圈,才發(fā)現(xiàn)還是端著炒鍋做菜最安心。
我最高興的事兒,就是忙完之后看著店里的顧客大口吃菜的樣子,特有成就感,因為那些菜都是我做的?!?br/>
都是廚師,所以聊著聊著,話題就扯到了做菜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