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云中,位于河套西北,秦時的云中郡治。秦末大亂,冒頓單于乘機南下,重新占據(jù)了河南地和高闕、陽山(今狼山)、北假等陰山戰(zhàn)略要地,云中此時已為匈奴單于庭所轄。
????由于匈奴游牧民族的特性,單于庭不是固定的地點,單于無城郭,不知何以國之。穹廬前地若庭,故云庭,所以匈奴單于所都之處即為“庭”。
????景帝中元元年九月,匈奴軍臣單于設(shè)庭于云中,舉行蹛林大會。
????匈奴每年舉行三次大會,皆由單于召集諸王部長參加。正月舉行春祭,為小會龍庭;五月舉行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為大會龍城;九月,為課校人畜計,于蹛林稽查各氏族部落一年中戶口和牲畜增殖情況,核實軍隊數(shù)量,征收賦稅,為蹛林大會。三次大會以秋季蹛林大會最為隆重,幾乎所有的匈奴大部族都會全員出席。
????所謂“蹛林”,就是圍繞樹林的意思。匈奴的神祠和后世的蒙古敖包,以及北亞各族對天地神祗的祭祀場大致相同。那是把自然樹林或人為堆成的樹枝,當(dāng)成神靈的憑代。所以一定要在有林木的地方,如果沒有還要臨時插柳枝以代替林木。匈奴的“蹛林”活動其實來源于鮮卑的風(fēng)俗,自古相傳,“秋祭無林木者,尚豎柳枝,眾騎馳繞三周乃止,此其遺法也?!敝饕獌?nèi)容均為賽馬,是游牧民族的一種祭祀盛典。
????蹛林大會活動的人數(shù)和牲畜都會多于龍城的“大會”,需要有更寬廣的場地,與正月、五月那種祭祀活動是不太一樣的。這種匈奴部眾都要參加的大規(guī)模聚會,應(yīng)當(dāng)是在水草適宜、有林木、也適合安排部眾生活、單于大帳又有較好安全保障的地區(qū)。由于單于庭具有移動性,每年的“蹛林”也會隨之變動。
????蹛林大會上,會有所謂的“課?!保褪腔楦魇献宀柯湟荒曛袘艨诤蜕笤鲋城闆r,核實軍隊數(shù)量,征收賦稅。這項活動安排在秋季,正是當(dāng)年的收獲季節(jié),能夠比較全面的反映當(dāng)年人口、畜產(chǎn)品的增減情況,匈奴各個階層都會關(guān)心這項事務(wù)。
????從某種意義上說,蹛林大會體現(xiàn)著匈奴政權(quán)管理戶籍、財產(chǎn)、檢閱軍隊,向人民征收賦稅的重要職能。
????此次蹛林大會,上百萬匈奴人齊聚云中,消息傳來,雁門郡和代郡的邊塞如臨大敵,紛紛實施邊禁,整軍備戰(zhàn)。代郡尚有白登山可做依托屏障,雁門郡則是首當(dāng)其沖,太守郅都面臨其上任以來的最大威脅,一邊加強防務(wù),一邊上書皇帝,直言雁門若失,必以死報國。
????御書房內(nèi),景帝放下手中匈奴使者送來的國書木札,面色鐵青,不發(fā)一語。
????太子劉徹拿起一看,登時怒容滿面,低聲嘶吼道:“這是訛詐,徹徹底底,赤果果的訛詐!”
????景帝張了張嘴,卻始終沒有說話。良久過后,劉徹冷靜下來,思索片刻,壓低聲音,將心中所想娓娓道來。是夜,御書房門緊閉,父子二人徹夜長談,劉徹直到天色漸明才悄悄離開。
????翌日早朝,徹夜未眠的景帝高坐未央正殿之上,面色陰沉,吩咐掌印太監(jiān)孫全將匈奴國書交由朝臣們傳閱,。
????朝臣們根本不用皇帝發(fā)話,一看孫全手中木札的尺寸就知道是來自匈奴的國書。漢朝送給匈奴單于的書信,都寫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開頭文詞是“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于平安”,及寫上所送的東西和要說的話。而匈奴單于則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寫信送給漢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說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再寫上所送東西和要說的話語。
????傳閱過國書的朝臣們個個臉色潮紅,咬牙切齒,一副憤恨不已的模樣。還未傳閱到的大臣見狀,紛紛竊竊私語,一時間正殿之上滿是嗡嗡聲,景帝愈發(fā)煩悶起來。
????“孫全,別傳了,你來念給眾位愛卿聽聽!”景帝終于抑制不住,咬著牙沉聲道。
????孫全聞言,腦袋上冷汗直冒,卻不敢抗旨,只好從朝臣手中接過國書?!疤斓厮⑷赵滤仓玫男倥髥斡诠Ь吹貑柡驖h朝皇帝平安”這句肯定是不能念的,他不是白癡,只能咬著牙從中間開始念這篇粗鄙不堪的國書:“我聽說你的國家今年豐收,希望能娶到你的女兒南宮公主,此時正帶著百萬匈奴鐵騎在云中蹛林,也好順便將嫁妝運回去,若是你國的搬運人手不足,我可以帶著孩兒們親自到長安城取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