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葉治真是個呆頭鵝。”
“小琴,不許你胡說?!?br/> “就是嘛,都這么久了,這個呆子連我們住哪里都不問。”小琴有些失望地埋怨道:“小姐的情意他又不是不知道,以后上門提親都找不到門。”
“哎呀,小琴,你再瞎說,看我不撕爛你的嘴?!?br/> 炘兒羞得臉都紅了,急忙用手去堵小琴的嘴,心里卻如吃蜜般甜美。
“看你,小姐,你的臉都紅了,嘻嘻?!?br/> 炘兒氣鼓鼓地噘起嘴巴,故作生氣道:“哎呀,不理你了?!?br/> “小姐,過兩天要不要去找那個呆頭鵝?”
“別,最近可別去找葉公子了。”
“為什么?”
“葉公子就要省試了,正在用功呢,可不敢去打擾他。”
“哦,小姐,你說葉公子能高中嗎?”
“葉公子一定可以金榜題名的。”
“嘻嘻,那就等放榜那一天,咱們來個榜下捉婿,嘻嘻?!?br/> “哎呀,看你又胡說,不理你了。”炘兒的臉上浮現(xiàn)起既甜蜜又憧憬的笑容。
……
因為局勢和剿寇等原因,今年的省試比往年要遲一些,往年都是三月上旬排日引試,今年開考的日子卻推遲到了七月初五。
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制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也叫州試,考中的人稱貢士;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全國的貢士參加考取進士。太祖于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后,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并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制度。
殿試后分三甲放榜,一甲稱進士及第,二甲稱進士出身,三甲稱賜同進士出身??贾羞M士后不須再經(jīng)吏部考試,直接授官。
貢院在觀橋祥符寺邊上,一溜溜白墻灰瓦的平房,被隔出了無數(shù)個獨立的小間,全國發(fā)解的貢士有萬余人,刨去川陜貢士(因川陜路途遙遠往來不便,朝廷設(shè)了類省試,川陜的貢士直接在本地宣撫司考試,得中者再赴行在參加殿試),近萬人都要集中在貢院取試,屋舍規(guī)模就可想而知。
在開考前,士子們要先到禮部呈驗解牒,領(lǐng)取準考憑證,取試前一日到貢院對號看座。
太學(xué)參加此次省試的考生差不多有三百人,當年和葉治同進太學(xué)的溫州老鄉(xiāng)王十朋和莊瓏也在其列。
很多人不理解葉治為什么放著上舍不去,非要來湊這個熱鬧,還有不少人瞅葉治就來氣,暗地里想看葉治出丑。
奶奶的,好端端的免考不要,是覺得自己必中?
這么厲害,你咋不上天呢,到時候看你怎么摔下來。
葉治上輩子也算是考霸,大大小小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考試的洗禮,看上去是云淡風輕。
可是面對自己這輩子第一次大考,說不緊張那是假的。
葉治放棄上舍,選擇參加省試,實際上是把自己逼上了墻角,要是考不中,那真的裝逼不成變裝修,丟人丟大發(fā)了。
不過科考不比后世的高考,因為沒有數(shù)理化,所以碰到不會寫的題型、發(fā)揮失常的幾率是極低的。
關(guān)鍵就要看你寫出來的東西能不能迎合閱卷人、主考官甚至皇帝老子的口味。
葉治有一點是超越這個時代的,那就是后世積累的經(jīng)驗和視野。以前歷史和思想政治課天天講歷史背景、社會背景,這樣的背景分析一樣適用今天,適用于科考。
當前的大背景是宋金交戰(zhàn),戰(zhàn)與和是主導(dǎo)南宋初期幾十年政治格局的核心力量,兩股力量此消彼長。從主流上看,因為趙構(gòu)偏安一隅的思想,主和派占據(jù)上風。
但就從目前來講,在政權(quán)沒有穩(wěn)固之前,趙構(gòu)的態(tài)度暫時傾向于戰(zhàn),主政的趙鼎和張浚都是主戰(zhàn)派,所以策論中的觀點就要有鮮明的態(tài)度傾向,但又不能太絕對太極端。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靖康之難,趙構(gòu)對王安石變法論和新黨正處于全盤否定和清算期,以司馬光為代表的元祐黨又重新吃香,前不久趙構(gòu)還命川陜訪求元祐黨人子孫。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還講變法革新的觀點,那還不如趁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