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的時候,段媽媽參加民辦教師轉正考試,全區(qū)一共錄取20名民辦教師,段媽媽考了第四名。
嬴爸爸高興壞了,全家都喜氣洋洋,段媽媽就要去長安師范學院學習兩年,兩年后段媽媽就是公辦教師了。
媽媽一邊準備上學的東西,一邊和爸爸說著自己的擔憂。兩年時間,段小雨和嬴小陽就都要爸爸照顧了,媽媽上學后不但沒有收入了,還需要生活費,家里的擔子都落到了爸爸身上了。爸爸笑著說:“沒關系,就兩年時間嗎,我一定會照顧好孩子,錢仔細用也沒問題,你放心去上學吧,苦兩年,以后就是最好的日子了。
媽媽去上學的那一年,哥哥嬴小陽已經上初二了,顯然爸爸的辦公室就住不下了,更何況孩子也大一些了,不能湊合了。爸爸換了稍大些的辦公室,房間用木板隔開。
住在學校的日子總是有很多便利,比如段小雨永遠都不會遲到。那時候早讀鈴響起段小雨才從爸爸辦公室往教室走。那時候冬天特別冷,每一個辦公室都會生爐子,課間段小雨會沖回辦公室烤火。那個年代打吊瓶的吊瓶是玻璃瓶,瓶塞是白色橡皮的,段小雨會給里邊灌滿開水,蓋好橡皮蓋,確定不滲水后,塞到棉襖底下,特別暖和,老師在講著課,段小雨把瓶子抱在懷里,很舒服。
哥哥嬴小陽也許是跟著媽媽的緣故,自理能力很強,早上如果在食堂吃飯去學校就會遲到,所以哥哥起的很早,自己給自己下碗面條吃。面條是提前壓好曬干放在紙箱子里,菜也是先一天晚上準備好,吃完飯哥哥迅速的洗完碗騎上自行車就去上學去了。中午哥哥在中學學生食堂吃飯,晚上我們在食堂打飯。
媽媽一個月回來一回,一般都是周六下午回來,周一早上回學校。
剛開始媽媽回家段小雨還是滿心歡喜,因為媽媽從她們學校食堂會帶好吃的回來,香噴噴的小籠包子、還有豆腐乳,都是段小雨最愛吃的。周六晚上爸爸辦公室會很熱鬧,媽媽講學校里有趣的事情,爸爸會說這個月學校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媽媽會在辦公室的爐子上給我們做飯,哥哥嬴小陽總是在旁邊幫媽媽干活。
一個月不見段小雨的媽媽總會發(fā)現段小雨的一大堆問題,從周天早上就慢慢爆發(fā)了。
媽媽看著段小雨亂糟糟的頭發(fā)會指責段小雨的頭發(fā)沒洗干凈,壓著她洗頭。媽媽的手好重,仿佛要把這一個月的臟東西都從段小雨的頭皮上摳下來一般,生疼。段小雨抱怨太疼了,媽媽總說太臟了,更用力了,以至于每一次媽媽要回家之前,段小雨的頭皮就開始一陣一陣的疼。
從小在食堂吃飯,都是師傅集中洗碗,段小雨根本就沒有養(yǎng)成洗碗的習慣。媽媽做完飯,哥哥嬴小陽總是自然的就去洗碗,媽媽讓段小雨幫忙,段小雨放碗的聲音大一些,媽媽馬上就會吼段小雨,要求段小雨輕拿輕放。段小雨天馬行空慣了,受不了媽媽各種指責各種嘮叨,索性吃完飯立即偷偷溜出去了。
最讓段小雨無法忍受的就是爸爸眼里只有媽媽,媽媽一回來,這個世界好像就沒有段小雨的存在,這讓段小雨很不舒服。
周末吃早飯,飯桌上有一碟油炸花生米。段小雨不喜歡用筷子,在食堂基本都是用勺子,爸爸也沒有對段小雨做要求,要求段小雨必須學會用筷子。食堂吃油炸花生米,爸爸總會先給段小雨碗里撥一些讓她慢慢吃??墒沁@天早上,爸爸夾了一顆花生米就喂到媽媽嘴里,仿佛段小雨根本就不存在。段小雨特別失落,她已經習慣和爸爸兩個人吃飯,爸爸和媽媽親昵的舉動讓段小雨心里滿是不舒服,只見她左手把碟子抬起來,右手拿著勺子狠狠的給自己挖了一大勺,然后用力放下盤子,表達著自己的不滿。媽媽立即呵斥道:“小雨你吃飯要有規(guī)矩,那么大聲音干嘛。”
自由散漫的段小雨突然間覺得特別失落,把自己面前的碗直接扣在了桌子上,跑掉了.......
每一次媽媽回來,段小雨都是高興的開始,不愉快的分開。媽媽回來看到段小雨各種問題,心里著急,就想速成,想把段小雨身上的毛病和問題一股腦的糾正過來。比如不能站在門口,不要靠在門上,走路腳要抬高,不要在地上蹭來蹭去等等等等······時間那么短,問題那么多,段小雨本身對媽媽又有排斥,所以每一次到媽媽走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劍拔弩張了。
段小雨在內心對媽媽積攢的憤怒都轉化成怨恨,,一天深似一天。段小雨總感覺媽媽回來的那一天自己就是多余的,所以并不盼望媽媽回家,媽媽回家后,她總是盼媽媽早點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