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山上的好東西陸陸續(xù)續(xù)地出來了,僅僅野菜俞婉就發(fā)現(xiàn)了好幾種,只是而今才出嫩芽,得過段日子才能采挖,俞婉暗暗記下了野菜的地點。
論口感,這幾種野菜未必比得過地里的青菜,可如今他們的地不是沒了么?再說野菜營養(yǎng)價值豐富,對身體是只好不壞的。
春筍如今的個頭也還小,俞婉于是來到小溪邊,地動對山林的地貌也略有影響,不過并不大就是了。
俞婉在小溪里釣了三條魚,其中兩條太過瘦小,讓她給放生了,只拎著那條肥碩的大鯽魚回了院子。
原本在路上還想著待會兒這條魚要怎么做,剛到后院的門口,就腳步一轉(zhuǎn),叩響了隔壁的后門。
開門的是萬叔。
萬叔臉色不大好,他養(yǎng)了一個冬天的牡丹花王被人給禍禍了,不用猜也知道是三個小混蛋干的。
“萬叔?!庇嵬窨蜌獾卮蛄苏泻?。
“俞姑娘。”萬叔斂起心中不悅,對俞婉他是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的,不僅廚藝好、性情好、醫(yī)術(shù)好,還體貼又勤勞,尤其是能忍受自家蛇精病少主與三個小混蛋,這樣的姑娘實在是人間少見了!
俞婉不好意思明說是給三個小奶包的,就道:“我釣了一條魚,你們拿去燉湯吧?!?br/> 她把背簍里的春筍也拿了出來,“筍不大,但很新鮮,燉魚湯很滋補的?!?br/> “這怎么好意思?”萬叔推辭。
俞婉說道:“不值幾個錢,山上還有很多?!?br/>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比f叔笑著收下了,“俞姑娘進屋坐會兒吧?”
俞婉搖搖頭:“不了,我要去做事了?!?br/> 這倒不是客套話,是黃豆泡得差不多,確實要開工了。
萬叔也知俞家生意忙,不再出言挽留,仔細道了謝,在俞婉離開后,拎著那條肥嘟嘟的大鯽魚去往廚房。
剛一轉(zhuǎn)身,被不知何時來到身后的燕九朝嚇了一大跳!
“少主!你怎么不在屋里躺著?跑出來做什么?”
燕九朝就算杵著拐杖,也能杵出一股君臨天下的氣場,他不咸不淡地睨了萬叔一眼:“她又來偷偷打聽本少主了?”
“呃……”
人家一個字也沒提到你呀……
燕九朝譏諷一哼道:“都占了本少主一晚上便宜了,她還想怎樣?”
萬叔滿面黑線。
不就是看您是個瘸子,拉拉您小手,從村東頭走到村西頭,好心攙扶您這小瘸瘸回了屋么?說的像是俞姑娘把你吃干抹凈了似的……
這么不要臉真的好么?
……
俞婉還不知自己給小奶包送一趟野味,送出了一段曠世腦補,她這會兒正在老宅,幫著燒火煮豆汁。
村里一共三個石磨,此刻全都用上了,源源不斷的豆汁自磨盤下流出來。
栓子、俞峰與獵戶等幾個壯丁輪番推著磨,張嬸與白大嬸兒等人則幫著放豆子、接豆汁。
翠花與幾個小媳婦兒也沒閑著,在俞婉的分配下,將出鍋的豆汁一勺勺舀出來,倒入事先預(yù)備好的缸內(nèi)。
做豆腐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怎么說,世上三大苦:撐船、打鐵、賣豆腐。
一袋新鮮的黃豆要做成豆腐,先得泡上幾個時辰,泡至兩到三倍大。
浸泡過后便是上磨,磨出來的豆汁入鍋,以大火煮開,一直到這里,都還只是簡單的體力活兒,而一旦出鍋便要開始點漿,這里頭的學(xué)問就大了。
點得好,豆腐腦;點不好,黃漿水。
點漿的手藝決定了豆腐的質(zhì)量,點漿的材料則決定了豆腐的產(chǎn)量。
一般來說,內(nèi)酯豆腐的產(chǎn)量是最高的,一斤黃豆能產(chǎn)出四斤豆腐,其次是石膏與鹵水,約在兩斤半到三四斤。
只可惜古代沒有內(nèi)酯,石膏在民間又并不普及,鹵水是大多數(shù)豆腐匠的選擇,俞婉原也打算用鹽鹵,在嘗過大伯新做出的酸漿豆腐后,她果斷改為用酸漿了。
酸漿就是前一天做豆腐瀝出來的汁水,酸化后成了酸漿,酸漿點出來的豆腐產(chǎn)量比鹵水還要少半斤,但它的口感比鹵水豆腐更醇、更硬,散發(fā)的豆香也更原始質(zhì)樸,相應(yīng)的,對點漿工藝的要求也更為嚴(yán)苛。
“你要這樣……”后院的棚子下,俞峰正在耐心地教栓子點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