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
張南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天上。
作為試飛員,為了飛出一款性能完美的飛機,他幾乎等于豁出去了。
平均每天飛12小時,持續(xù)一個多月。
剛開始強振動環(huán)境下,螺絲易松動,經常發(fā)生掉零件的問題——花了一周時間進行解決。
然后就是氣動結構的調整,每天更換好幾對的機翼,看能不能飛的更快——這花了近半個月。
還有就是飛機的減重問題,由于動力較小,飛機份量卻有3噸多重,根本飛不了太多,必須把空重砍到2噸以下,再搭配600馬力的發(fā)動機,才能飛出700公里左右的時速。
航程也能有所增加。
只是這項任務,楊夢超帶人忙活了很長時間,左砍右砍,都沒辦法完成減重指標,極限就是2.5噸左右,無法再往下砍。
“如果這款飛機沒有700公里以上的飛行速度,沒有5000公里左右的最大航程,我覺得它在市場上,是不會有什么競爭力的,飛的太慢了,不如乘坐專門的客機;航程太短了,不斷的降落、中轉會很麻煩,自己還要花時間去學會飛機的駕駛與維修,伺候這個家伙,所以易維修性也得非常出色,不能比汽車還要難修……”
張南提出了很多想法與建議,提出的一些硬性要求,甚至堪稱苛刻。
楊夢超很想說做不到,但又不得不承認,張南說的很有道理。
客戶往往都是挑剔的。
某些商品需要有100個的優(yōu)點,才會決定購買。
但也可能因為僅僅1個的缺點,就放棄購買某件商品。
尤其是在市場上同類產品較多,能夠貨比三家的情況下,只有綜合性能最好或性價比最高的那件商品,才可能脫穎而出,獲得客戶的青睞。
所以僅僅是制造出一架“能飛”的飛機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其它工廠也能做到。
除非是造出一架不僅“能飛”,而且能飛得最快,航程最遠,維修性好,安全性最高——同時做到這些,造出一架真正的好飛機,才能在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不會輕易被競爭對手所淘汰。
“一出道就要立于某個巔峰,張南,你可是給我出了個大難題啊?!?br/> 楊夢超苦笑說道,感覺擺在面前的問題,可不是一般的棘手。
況且張南不可能一直留在‘夢超飛機制造廠’,天天在這里當試飛員。
5月份了,張南農場的水稻要成熟了。
樹青牧場那邊,也派人送了第一批的哥龍獸尾蛋過來,足有236枚。
所以張南得暫時放下這邊的試飛員工作,回農場忙活自己的事情。
“張南,你隔兩三天,就過來一次行么?這邊的很多事情,沒有你在真的不行?!?br/> 得知張南要回去,楊夢超一臉無奈的說道。
飛機廠這邊,確實是不能缺了張南。
因為這家伙是個飛行天才。
好幾次,‘夢飛1型’原型機,以200多公里的時速砸向地面,飛機摔成n塊,但飛行員張南毫發(fā)無傷,由此改善了飛機的堅固性。
還有一次,‘夢飛1型’飛掉了半邊機翼,按道理不可能實現(xiàn)降落,但張南硬是歪歪扭扭的降落跑道成功,又積累了寶貴的‘丟失機翼如何降落’的處理方式。
砰!砰!砰!
張南試飛飛機的特點,就是每次降落都特別重,像是墜機般重重拍在地面,操控也非常粗暴,在空中經常做各種大過載機動,極少平平穩(wěn)穩(wěn)的飛過,感覺就是折騰,往玩壞的方向折騰。
但優(yōu)秀的試飛員就是這個特點,就是把飛機玩壞了的折騰,只有這樣才能更容易的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問題,讓各種可能的隱患全部爆發(fā),而不是留給客戶找到。
另外張南提出的多項改進建議,都是一針見血,極為有用,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如果張南不在這邊的話,楊夢超知道,他的造飛機項目,只怕會馬上陷入停滯,無法取得較快的進展。
“教官這樣吧。”
張南知道楊夢超的想法與顧慮,想了想道:“現(xiàn)在廠里一共有三架原型機,我把最新的3號原型機開走,在張南農場那邊,繼續(xù)進行試飛工作,你的話,可以帶工人再造一架原型機,從零開始,重新設計,看看能不能在設計層面,把飛機的重量減下去,我那邊會繼續(xù)提供數(shù)據(jù)跟建議,你偶爾也能帶人去看看,這樣如何?”
“好吧,只能如此了?!?br/> 楊夢超點頭道,張南一不是工廠的人,二不是全職的試飛員,只能采用這個折中之策了。
……
5月3日。
張南操控著‘夢飛1型’3號原型機,飛回了自己的農場,在曬谷場平穩(wěn)降落。
緊接著他就忙碌了起來。
5日,帶工人收割了1萬畝的成熟水稻,平均畝產420公斤,因為管理較為粗疏,產量中規(guī)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