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了好幾天之后,茶館終于開起來了。不過生意倒是不怎么樣,每天都在虧本。
單北覺得有些愧疚李關(guān)月。
李關(guān)月卻是很有信心,不是對自己有信心,而是對《三國演義》有信心。
“單老先生莫愁,你沒發(fā)現(xiàn),來聽書的人,每天都有增加么,雖然增加的不是很少。但熟面孔越來越多了。那說明啊,這故事還是很吸引人的。只不過要流傳開來,還需要點時間罷了?!?br/> 李關(guān)月在前期忙了一陣子,后面幾乎當了個甩手掌柜。反而是單北的幾個徒弟,當起了茶館的伙計。
在那個時候,拜師學藝,在學藝的同時,自然也要給師傅當勞力,而且是沒有工錢拿的。不管是在哪個行業(yè),都是如此。
就算是這樣,想拜師學手藝的人也趨之若鶩,反而各行各業(yè)的師傅們卻不會輕易收徒。
原因很簡單,古代人口不多,每個人口集中的地方,各個行業(yè)往往只需要一個人就足以滿足所需。若是收了徒弟,等徒弟出師了,那豈不是成了師傅的競爭對手。
當然也可以遠走他鄉(xiāng)去撈金。但是,古代崇尚“父母在,不遠游?!倍遥谀莻€交通、通訊等全都不發(fā)達的時代,若非逼不得已,沒人愿意背井離鄉(xiāng)。就算遠走他鄉(xiāng),那同樣也會成影響其他地方同行的生意。
所以,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古代可不僅僅是一句俗語這么簡單。
李關(guān)月也沒打算給單北的幾個徒弟發(fā)工錢,一來這是人家?guī)熗降氖虑?。二來,茶館現(xiàn)在每天都是虧本狀態(tài),自己也沒余錢。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李關(guān)月也想看看單北的幾個徒弟秉性如何,能不能在這種比較艱難的時刻陪著師父堅持下去,李關(guān)月相信,茶館將來會成為一個前世類似“德云社”的存在,李關(guān)月不想讓前世鬧得沸沸揚揚的“德云師徒反目成仇”的劇情在大唐上演。
御書房里,李世民詢問段綸最近長安城里的動向。
段綸匯報道,“最近,京兆尹大肆抓捕外來人口,整個長安城里,人心似乎有些不穩(wěn)?!?br/> 李世民明白,京兆尹可能在執(zhí)行自己的命令時,有些矯枉過正了,“刺殺老六的人還沒抓到?”
“沒有?!?br/> 李世民說道,“讓京兆尹停了吧,估計那刺客已經(jīng)逃出長安了。”沒抓到刺客是他無能,竟然攪得長安城百姓不安,李世民對京兆尹的評價瞬間又低了幾分。
李世民的心情不是太好,“除了這些心煩的,就沒有點有趣的事情?”
段綸東拉西扯,有用的沒用的,瑣瑣碎碎,沒有重點。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李世民都會聽段綸匯報。常年的馬上征戰(zhàn),到后來的整日案牘勞形。整日憋在太極宮里的李世民除了聽百官動向之外,也很喜歡聽段綸講的那些長安城內(nèi)的家長里短。
最近長安城里,確實有趣事,不多,只有有三件。
第一件當然還是屬于天然居的那六副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第二件,就是長安城的大街小巷,所有的攤販,頭上都頂著一把巨大的“雨傘”。聽說還是出自天然居之手。當然,李關(guān)月用來做廣告的遮陽傘其實只有一百把,分別被李關(guān)月送到了人流量最大的幾條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