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舒晴從孟府搜羅來的東西各個都能成為保命的手段,有這么多東西傍身,就如同姜父所說,京都也不再是狼窩虎穴。
在古代,人們喜歡奉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理念,畢竟有個罪名叫做株連九族。哪怕高家已經(jīng)分家,但高爺爺和高奶奶都健在,高父和高母自然不會獨(dú)自帶著孩子們前往京都,在高敬森寄來的信中,知道大兒子在京都購買了三套大宅子,便準(zhǔn)備帶了高家倆老人和幾個兄弟一家一起坐船北上。
他們認(rèn)為高敬森現(xiàn)在是大官了,肯定會購買仆從幫忙打理宅子、田莊。倒不如自家兄弟去幫襯,盡心盡力不說,還能肥水不流外人田。
正好姜家也要去京都發(fā)展生意,大家可以一起乘坐蒸汽船,作為姜家以前的親家,不得受些照顧,最起碼能省下一筆銀子!
是以,在相約北上的那天,姜舒晴帶著倆娃,后面跟隨一大群仆從,同姜父到碼頭的時候,看見黑壓壓的一群人……
高爺爺和高奶奶就不說了;高父、高母、高敬森、高敬木、高靜環(huán)和高靜華這是嫡親關(guān)系也無可厚非;唔,高家其他三房兒子多,這兒媳、孫子、孫女又是一大串,約莫得有三四十口人,這隔房親戚暫且勉強(qiáng)去分得一羹;胡棲元一家和余池品性不錯,從高成莊到津周一路上沒少出力,算是多少有點(diǎn)本事的人,是高敬森信中特意點(diǎn)名讓同往的。
可是這成三爺爺一大家、成六寡婦家、王秀才家、富戶張家也都大包小包地候著,是怎么回事?幾乎除了里正兄弟倆和高五叔公一家,全都聚集在這里了!
高父臉上有些不自在,反倒是高母笑著跟姜父打招呼,“姜老爺,我們一群人可叨擾你們了,沒辦法,敬森去了京都,非得要接我們過去享福?!?br/> 姜父并沒有先同她搭話,反倒是恭恭敬敬地沖高爺爺和高奶奶行了個拱手禮問好,才含笑著回道:“敬森得了狀元,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自然是要請長輩同往受榮。你們看在以前親家的份上照顧我的生意,我只有拱手歡迎的份,哪能稱得上叨擾?”
這話說得高母臉沉下來,可礙于面子不知道如何開口。
但是穿戴成媒婆同款的成六寡婦卻毫無顧忌地笑著說:“哎呦姜老爺,你也太見外了吧?你是倆孩子的外公,咱們又是老鄉(xiāng),有著七千多公里的情分,此刻談生意也忒冷情冷肺了!
再說我大兒子知希跟靜華訂婚了,是高家的親家呢?!?br/> 姜舒晴嘴角抽搐地看向高靜華,那個清秀的小姑娘竟然面帶緋色,顯然是很滿意這門婚事。呵,哥哥是狀元郎,這當(dāng)妹妹的就這么點(diǎn)追求嗎?成六寡婦這種人當(dāng)婆婆,以后能給她什么好日子過?
“我們是靜麗的婆家,不忍心看靜麗跟她爹娘分隔數(shù)千里,這才舍下家里新蓋的房子和那么多田地,舉家北上。”成三嬸子也接過話高昂著脖子說。高靜麗是高大伯的女兒,成三家的二房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