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大仇得報
“萬歲、李康妃娘娘,似乎是……憂慮而薨……”
噦鸞宮仁壽殿內(nèi)、當(dāng)太醫(yī)院的太醫(yī)院使顫顫巍巍說著這句話的時候,朱由校心中是十分驚訝的。
“沒有下毒的痕跡?”
“回萬歲、并沒有?!碧t(yī)院使小心翼翼回禮,而旁邊的王安上前一步道:
“萬歲、康妃娘娘薨逝,樂安公主年幼,應(yīng)該……”
“八妹年幼、就交給莊妃娘娘照顧吧。”盡管心中對于李康妃恨之入骨,但是對于朱由校來說、對于剛過生辰,不過九歲的朱徽媞卻具有同情心。
不怪朱由校心軟,他這十六年走來,六個兄弟、九個妹妹中,只有朱由檢和三個妹妹活了下來。
這三個妹妹、分別是十歲的寧德公主朱徽妍,九歲的遂平公主朱徽婧,以及樂安公主朱徽媞三人。
因此、對于他來說、他對于自己僅剩下的四個親人十分在意,尤其是唯一的弟弟朱由檢。
他的這種親情感,王安十分理解,畢竟諸多皇子皇女也是王安看著長大的,他們夭折時,王安也難受得緊。
不過本著為了朱徽媞的安全著想,王安又小心翼翼道:
“康妃娘娘與莊妃娘娘關(guān)系不好,要不要換一下?”
東李西李有仇、這是整個順天府都知道的事情,很難保證李莊妃會對死對頭李康妃的女兒好好照顧。
不過朱由校聽后,卻嘆氣道:
“莊妃娘娘能養(yǎng)出弟弟那樣的俊才,想來也不會遷怒于一個小女孩的?!?br/>
“奴婢領(lǐng)命?!币娭煊尚2桓南敕?,王安只能應(yīng)下。
不過在他應(yīng)下后,朱由校卻如釋重負(fù)的松了口氣,對王安和太醫(yī)院使道:
“康妃娘娘與皇考生前關(guān)系親密,又是皇考所愛,傳旨給皇五弟,著他命人在慶陵附近找一處寶穴修建陵寢,由工部的節(jié)慎庫出銀十萬兩。”
“另外由寧德公主朱徽妍在幾筵殿守靈,再傳告百官、有想要祭奠者可自往?!?br/>
“奴婢(臣)領(lǐng)命。”王安與太醫(yī)院使紛紛行禮,而朱由校見狀,也一擺手叫兩人退下了。
等人走之后,他走到了養(yǎng)心殿的窗前,看著殿外的風(fēng)雪、心里卻沒有特別的開心,只是在數(shù)秒后平靜的開口道:
“娘、校兒為你報仇了……”
在朱由校說出這句話的同時,李康妃的死了,很快就傳遍了外廷、眾多文臣驚懼之余,內(nèi)廷的仁壽宮中,也響起了來回渡步的腳步聲。
“她怎么就死了?前兩天不還好好的?”
宮中、一道蒼老的女聲響起,細(xì)細(xì)看去、卻是一名穿著華貴看上去不過四十來歲的嬪妃。
不得不說、從那面容來看,年輕時這嬪妃或許也是傾國傾城的容貌。
只看現(xiàn)在的臉龐,怕是看不出她的具體年紀(jì)。
在她渡步的時候,旁邊站著諸多的宮女和內(nèi)侍,而他們?yōu)槭椎娜?,便是眼眶烏黑,看上去傷勢未愈的崔文升?br/>
他站了出來,對這嬪妃作揖開口道:
“娘娘、眼下的耽誤之急還是派人去幾筵殿吊唁康妃娘娘,順帶看看是不是被毒死的?!?br/>
“御藥房那邊眼下被那小子換了人,魏進(jìn)忠這廝也在新主人面前搖尾巴,渾然不顧娘娘當(dāng)初對他的照顧,如果康妃娘娘真的被毒死的,那么就得提前通知一下王爺了?!?br/>
“不行!”這嬪妃反應(yīng)過來,直接拒絕道:
“眼下、不能由我們通知洵兒、要等洵兒找我,不然被那小子知道了,便會成為一大把柄。”
地位崇高、又有子嗣,這樣的人,也就只有鄭皇貴妃鄭夢境了。
不得不說、作為晚明內(nèi)廷之中,除了李太后外最懂得權(quán)術(shù)的人,鄭皇貴妃各種手段層出不窮,心計也不少。
李康妃本來就是受到她的蠱惑,才會在移宮案中妄圖拘禁朱由校。
不過歷史上的鄭皇貴妃倒是沒想到,李康妃還敢要求內(nèi)閣將所有奏疏都給她過目。
要知道、整個大明兩百多年,只有仁宗的張皇后,穆宗的李皇后在丈夫去世,皇帝年幼時才會提出這種要求。
而朱由校已經(jīng)十六歲了,在古代已經(jīng)算是弱冠的年紀(jì),群臣根本就不會同意這種事情。
也正是因為李康妃這愚蠢至極的要求,才會爆發(fā)了移宮案的后續(xù)。
不過、由于朱由檢的亂入,移宮案沒有擴大影響,但鄭皇貴妃想要和李康妃一起挾制內(nèi)廷的計劃也破產(chǎn)了。
因此、鄭皇貴妃此刻心中焦急,生怕朱由校這小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用下毒來將她和李康妃送走。
鄭皇貴妃目前唯一的牌,便是福王朱常洵,但她不能主動聯(lián)系朱常洵。
這樣的做法、如果被朱由校抓到把柄,她的情況就更加危險了。
想到這里、鄭皇貴妃看了一眼崔文升,隨后又道:
“你去御藥房問問,李康妃那女人生前是不是吃了什么不該吃的東西。”
“奴婢領(lǐng)命……”聽到鄭貴妃的話,崔文升微微作揖回禮,隨后走出了仁壽宮。
只是在他走出后,鄭貴妃遣散了所有宮女太監(jiān),單獨叫來了一個宮女,吩咐道:
“想辦法出宮,去宮外把消息告訴瑞王、惠王和桂王。”
“奴婢領(lǐng)命”宮女有些詫異,但還是領(lǐng)命走出了仁壽宮。
看著宮女離去的背影,鄭皇貴妃不知道為什么,心里總是還有一些不安。
也就在他不安的時候,崔文升前往了御藥房,詢問了御藥房的人一些事后,便走到了東六宮的邊墻,將一張小字條塞到了邊墻一扇門的門縫里。
過了片刻、一名巡邏的大漢將軍前來此處,將門縫的字條抽走,打開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特殊的情報后,便皺眉離開了此地。
——————
“死了?”
在皇城都因為李康妃死了而驚懼的時候,燕山大營中,剛剛得到李康妃死訊的朱由檢并不意外,因為李康妃的死,本來就是他叫陸文昭下的手。
雖然是文科生,但想要一個古代人死,并且叫這個時代太醫(yī)看不出來的辦法實在是太多了。
不過他沒有想到、李康妃會死的這么快,而且會死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
“萬歲有口諭給殿下,命殿下在慶陵附近找一處寶穴修建陵寢,由工部節(jié)慎庫出銀十萬兩?!?br/>
小太監(jiān)見朱由檢不回話,繼續(xù)說著京城那邊傳來的意思。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br/>
回過神來,朱由檢抬手示意小太監(jiān)退下,而他也躺回了床上,用被褥蓋好自己后,才閉上眼睛在腦海中盤算了起來。
“李康妃和爭國本的鄭皇貴妃是一伙的,雖然百官也厭惡她們,但是在政治局面上來講,李康妃的死,必然會擾亂內(nèi)廷的和平,也會讓鄭皇貴妃驚懼?!?br/>
“文官們一定會開口詢問,不管是哪個黨派,和李康妃有沒有仇,他們都會開口詢問李康妃的死?!?br/>
“現(xiàn)在我要做的、應(yīng)該是表現(xiàn)的急切。”
“這兩個月以來,我太亮眼了,接下來最好在兵馬練成前低調(diào)些,把我從百官眼中摘去……”
想清楚后、朱由檢翻身起床:“來人、更衣!”
隨著他開口,三個小太監(jiān)走了進(jìn)來,為他更換了一套藍(lán)色的圓領(lǐng)袍,披上了大裘。
“派人告訴楊給事中,李康妃娘娘薨逝了?!?br/>
“奴婢領(lǐng)命?!贝┖靡路囊粋€小太監(jiān)領(lǐng)命退下了,而朱由檢則是坐在了正廳,面前放著一個銅制的小火爐。
過了一刻鐘、急促而熟悉的腳步聲再次響起,朱由檢不用抬頭都知道是楊漣來了。
這倔老頭的腳步聲,近一個月以來,朱由檢都聽熟悉了。
整個軍營只有他的腳步聲又沉又重,還走的賊快。
“殿下、李康妃娘娘是怎么薨逝的?”
盡管楊漣在萬歷、泰昌時期,都和李康妃互相看不慣,但得知對方死后,楊漣還是有些緊張。
他緊張不是因為李康妃死了之后會有人懷疑他,而是擔(dān)心大明朝的局勢。
李康妃是誰的人?不用多說。
眼下她死了,那么曾經(jīng)叫人試圖殺朱由校、朱由檢兩兄弟鄭皇貴妃會不會是下一個?
鄭皇貴妃可不是李康妃、沒有什么兒子。
鄭皇貴妃的兒子,朱由檢他們的好三叔朱常洵可還在洛陽活著呢。
另外萬歷皇帝也不像朱常洛一樣只有兩個兒子,而是生有八子、夭折三人,存活五人。
盡管只有朱常洵是鄭皇貴妃親生的,但這種時候,肯定其他三個王爺也會上疏詢問緣由。
不止是他們,還有其他大小藩王也會上疏。
盡管大明的養(yǎng)豬政策很好,但眼下朝廷在內(nèi)地的兵馬,能打的早就調(diào)到遼東了。
一些野心勃勃的藩王趁著朱由校年幼而借口“清君側(cè)”起兵的這種可能,并非不會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