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在來信中提到,大郎王震此前奉他之命,在京城給王爍物色合適的婚配人選。但由于石堡城一戰(zhàn)王爍名動京城極受圣人關(guān)注,現(xiàn)在突然冒出了七八戶名門望族的人家愿意主動嫁女。
其中包括官居顯位的刑部尚書兼京兆尹蕭炅,尚書右丞韋見素。連皇帝的女婿、駙馬薛履謙,也曾派人娓婉轉(zhuǎn)達過聯(lián)姻之意。
另外還沒有正式登門卻“聽聞”有此意向的就更多了,其中甚至包括楊貴妃的三姐虢國夫人,據(jù)說有幾位皇子也在蠢蠢欲動。
原本只是一棕普通的婚事,現(xiàn)在鬧得滿城風雨萬人矚目,王震根本無法定奪,于是寫信回家請示王忠嗣。
王忠嗣因此擔心王爍樹大招風,被李林甫借機攻訐。他在信中叮囑王爍“三不娶”——高官之女不娶,外戚之女不娶,宗室之女絕對不娶!
王爍理解王忠嗣的用心,邊將勾聯(lián)京官,是本朝的一項政治大忌。如果是手握重兵的節(jié)度使勾聯(lián)當朝顯赫的外戚或是高官,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此前敗亡的皇甫惟明與韋堅,就一個是邊將,一個是外戚。
說到“宗室之女”,王忠嗣特意加上了“絕對”二字。
王爍瞬間明白,老王是在特指“東宮太子之女”。
疏遠東宮,是父子二人早就達成的默契。但李林甫這樣的敵人,永遠不會放過老王和太子之間的私交來大做文章。
王爍看完信,將它燒了。
然后他心中尋思,假如我是李林甫,一定會利用眼前這個機會,來大力促成東宮和王家達成聯(lián)姻。
這樣的兩戶人家合成了一家,天底下誰還能招架得住?!
毫無疑問,不用別人煽風點火,靠政變起家的皇帝李隆基也一定會迅速干掉太子和王忠嗣,以免自己有朝一日也被政變干掉。
此等計謀不算高明,但絕對夠陰夠毒,非常符合李林甫“口蜜腹劍”的風格——表面上看是在成人之美百年好合,暗底里是要將兩戶人家都給斬盡殺絕!
雖然王爍早就料到李林甫不會讓自己好過,但防守畢竟是被動的,天知道對方會先從哪里下手?
老王的這一封信就像是給自己打了一劑“預防針”,可謂來得及時!
尋思了一陣對策,王爍不禁微然一笑,你有瞞天計,我有過海策。
——怕了你這個陰損缺德的糟老頭子,我就不來長安了!
“集結(jié)人馬,出發(fā)東進!”
從踏入了安定郡境內(nèi)一路東行,王爍開始有了一種很特別的感覺,仿佛自己就像是從黑白膠卷時代,一步步走進了特效炫目的大電影時代。
起初的畫風是一片雄渾與荒涼的邊關(guān),長河落日戈壁黃沙。越往東行靠近京城,這畫風便逐漸變得豐富多彩。
城市逐漸繁華,人口逐漸稠密。
斗拱飛檐的唐式大宅氣勢磅礴,出口成章的文人雅士隨處可見。
就連人們的服裝顏色,也漸漸變得繽紛多彩。
從邊關(guān)到中原,王爍走這一路,也就在腦海里畫完了自己的這一卷“盛唐畫卷”。
盛唐在邊關(guān),是金戈鐵馬犯我必誅!
盛唐在中原,是物華天寶國泰民安!
離京城越近,王爍這一支押俘隊伍的受關(guān)注程度就越高。原本他們走的是軍隊專用的“驛道”,百姓不得占用。但是常常會有許多百姓,自發(fā)的聚集到驛道附近。
圍觀,并歡呼!
王爍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大將出征立下邊功然后進京獻俘,是關(guān)中的百姓最喜聞樂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