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的這個行禮動作還是很標準的,只見張正書稍稍把腳岔開,站成八字形。作揖的時候把身體幾近四十五度的彎曲,眼睛看著自己的鞋頭,伸出雙手,左手在外、右手在內(nèi),然后抱掌前推。這種作揖禮,是漢人相見時,常用隆重性的禮節(jié)。
一般來說,張正書也懶得做這個禮節(jié),但既然人家也表示了尊重的意思,張正書也只能還禮了。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中國人禮尚往來的習慣。
而且,宋朝不興跪拜,只有犯人和奴隸才會跪,普通人只跪“天地君親師”,因為這是中國人最莊重的謝禮。便是見到了皇帝,不是大朝的時候,也只是作揖就行了。然而,到了蒙元之后,中國人就被訓到跪軟了膝蓋,導(dǎo)致數(shù)百年后,都還有人站不直身子。
“小官人,我等都是寒窗苦讀十數(shù)載之秀才,雖科舉不第,但也是熟讀經(jīng)史之人。也曾撰寫文賦于‘小報’之上,市井爭相傳閱……”這些秀才,開始滔滔不絕地自吹自擂起來,讓張正書有點好笑。他們什么料子,張正書還不知道?用腐儒來形容他們,都有點罩不住了。高不成,低不就,跟后世一畢業(yè)就失業(yè)的大學生有得一拼。后世的大學生,大部分經(jīng)歷了現(xiàn)實的打擊后,或許還會正視現(xiàn)實,先找一份工作來養(yǎng)活自己再說。
這些秀才呢,一旦認定一些事有失體面,他們是絕不會做的,哪怕給的錢再高。說好聽點是有風骨,說得難聽點就是好臉面。不止是這些秀才,便是千年后的中國人,最理想的也是“拿著體面的工資,做著體面的活”,就算是拿著體面的工資,做著不體面的工作,那也是不被待見的。大部分中國人,寧愿拿著不體面的工資,也要做著聽起來比較起來體面的工作。
這些秀才的心態(tài),大抵也是這般。所以,你叫他們?nèi)プ鲐浝?,沿街叫賣,想都不用想。
抄書這活計,是他們接到的最多的體面活。只可惜,抄書這事也得看機緣。沒有貴人給你這個機會,這些秀才想抄書都沒辦法抄——紙筆墨都是要錢的??!而且,北宋的雕版印刻業(yè)那么發(fā)達,抄書的機會都不多了。
所以,“小報”的編撰,是除了教書以外,秀才們可以選擇的,為數(shù)不多的“體面活”了。
即便張正書的名聲不太好聽,但這些秀才哪里管得了這么多???有份穩(wěn)定的活計,已經(jīng)很不錯了。再說了,那些“小報”的幕后老板,不也是一些商賈么?
“也罷,反正不需要他們做什么,按照我的意思寫就行了……”
張正書的計劃就是這樣,不需要他們的文章,只是需要他們把張正書的意思寫成文章而已。
所以,他們不算是編輯,只能算是槍手。
“咳咳,陳掌柜應(yīng)該和諸位講過了,我欲成立一個報社,創(chuàng)辦報紙。所謂報紙,與尋?!蟆H為不同。如果你們?nèi)雸笊缱珜懳恼?,那么工錢是每月兩貫錢。如果能有盈利,那么工錢會繼續(xù)上漲的。到時候,每月十貫也是尋常?!睆堈龝仁钱嬃艘粡埓箫?,這是他在后世跟某上市大公司的賈老總學來的伎倆。先不說成不成功,把大餅畫好了,自然就有人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