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迎來送往
秋七月初二,富口縣城西碼頭上,旌旗招展,鑼鼓喧天,一串串地鞭炮被接連地點響,噼里啪啦的聲音,從濃濃的硝煙中鉆出來,直刺眾人的耳朵。數(shù)千百姓站在周圍,以丙六字號碼頭為中心圍成半圓圈,一圈又一圈,不知多少圈,把碼頭圍得水泄不通。
從長江和星子湖過來的船只,不明就里的船夫和乘客站在船頭眺望,向相熟的人打招呼詢問。
一艘船只沿著水道,緩緩駛向戊三號碼頭上。桅桿插著一面角旗,上面有一行字:“荊楚潭州甲三十六號”。船頭操篙的兩位船夫,一邊控制著船只慢慢靠岸,一邊用荊楚潭州口音大聲問道:“王四伢子,這里出莫子事了?”
他們是常跑這條線的,碼頭上幫工們有相熟的,揚聲答道:“知縣高升,啟程進京去了。鄉(xiāng)老們在給他送萬民傘,聽說還要脫靴。這可是十幾年來我們富口縣沒有的大戲,得好好看。來了,來了,胡縣尊的轎子要來了!”
“現(xiàn)在不是胡縣尊,人家升官,不知道要去哪里當官?!?br/>
“現(xiàn)在人家還是縣尊,我就是叫他縣尊!”
岸上的人在那里抬杠,船艙里鉆出兩人。一人四十歲出頭,頭發(fā)梳得整齊,從網(wǎng)巾里都能看到黑亮的油光;另一人二十歲出頭,正是岑國璋的表哥,迅哥兒,唐召迅。
“爹,我上回聽人說,是胡縣尊舉薦益哥兒做典史的。現(xiàn)在他走了,璋哥的官會不會黃?”他擔(dān)憂地對前面那位四十歲出頭的男子問道。這位應(yīng)該是岑國璋的娘舅,唐懋德。
唐懋德微皺著眉頭,沒好氣地說道,“典史又不是里正地保,說奪了去就奪了去?好歹也是朝廷命官,當上去難,擼下來也難。”
“七爺爺說得沒錯。典史雖然不入流,但好歹也是朝廷命官。而且孫兒在邸報上,還看到過表叔的名字,是通報協(xié)查案犯罪證,說明還在正常辦案,應(yīng)該不用擔(dān)心他會被去職?!?br/>
從船艙里又鉆出兩位年輕人,前面那位十七八歲,個子不高,臉龐微圓,是他開口搭腔。后面那位二十歲左右,個子瘦高,臉龐削長,神情有點冷。他籠著手,沒有開腔。
“英維伢子說得對。”唐懋德點點頭。迅哥兒也舒了一口氣,要是益哥兒的典史沒了,自己幾個人不是白來了嗎?這一來一往的船錢,都能買幾擔(dān)谷子了。
這時,人群發(fā)出一陣哄鬧聲,“來了,縣尊大老爺?shù)霓I子來了!”
唐懋德等人連忙看過去。他們這里在河邊,跟丙六號碼頭沒有什么阻隔,所以看得很清楚。
只見一頂綠呢四人轎子沿著官道向碼頭走來,奇怪的是,往日里鳴鑼的、打旗的、舉牌的,全都不見了。
兩位胡子頭發(fā)花白的耆老,從路邊的馬扎上站起來,巍巍顫顫地上前,攔住轎子,準備作揖行禮。一位身穿青袍胸口補子繡著兩只鷺鷥的官員,連忙從轎子里走了出來,攔住了兩位老漢,不讓他們行禮。
兩位耆老一邊一個,拉住官員的左右手。他們一邊動情地說著什么,一邊抹著眼淚,情緒都非常激動。那官員也顯得格外得親切,挽著兩位耆老的手,和氣地說著什么。
說到后來,兩位耆老連連作揖,官員拼命擺手拒絕,眼看兩位耆老要跪下,官員才表示“屈服”。兩位耆老上前去,脫下官員的靴子,雙手捧著,舉過各自的頭頂。
這時,圍觀的百姓不知在誰的帶領(lǐng)下,高呼起來:“胡青天!青天大老爺?。 ?br/>
這時,有兩位鄉(xiāng)紳模樣的人,各捧著一只新靴子,走上前來。耆老把舊靴子遞給鄉(xiāng)紳,接過新靴子,一人一只,給胡思理穿上。
這時,鑼鼓重新響起,加上鞭炮聲,聲勢喧天,唐懋德等人站在船上,感覺腳下的星子湖水道都被震得微微顫動。
這時,有人舉著十幾頂遮陽傘,在鑼鼓隊的伴奏下陸續(xù)走上前來。那傘上吊著紅紅綠綠的彩布條,周圍一圈寫著名字,眼力好的迅哥兒看到前面幾頂上有“石牌鎮(zhèn)”、“南湖鎮(zhèn)”、“東鄉(xiāng)”、“饅頭鄉(xiāng)”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