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卷官們先后進了殿門,雖則都一肚子不滿,但依規(guī)矩,仍該由手捧前十名卷子的萬閣老當先上前,將卷子送呈御案,同時也第一個說話。
????“回皇上話,只是臣等在有一名考生的位次上決議不下,所以發(fā)生了一點爭執(zhí)?!?br/>
????為定金榜名次而起口角是很正常的事,吵到臉紅脖子粗的都有,所以萬閣老并不隱瞞,坦然大方地說了。
????讀卷官之一的大理寺卿非萬黨一派,且性格直燥,當即上前兩步:“皇上,臣等夜里已經定好名次,撰寫完畢,萬閣老當時并未提出異議,分明是認同了這結果?!?br/>
????他還待說下文,萬閣老趁他停頓喘氣的功夫,搶道:“夜里撰寫名次時老臣因身體不適,無法支撐,不得不提前離場休憩了一會,那時候老臣人都不在,談何提出異議?”
????“可——”到撰寫時名次早都定下了,那時候你明明在的!
????萬閣老睡了個好覺的效果體現出來了,他現在比頭昏腦漲熬了一夜的其余人等頭腦都清楚,不等大理寺卿反駁之語出口,跟著又搶道:“老臣雖去休息,但心里不定,腦中翻來覆去總是猶在琢磨考生們的文章,只怕一時不慎,落了遺珠,愧對君恩。如此輾轉反側,便想起有一篇文章,當時不查忽略過去,過后想起卻是越想越妙,闡道述理鞭辟入里,令人擊節(jié)。如此人才不可不為皇上見,故此,老臣才堅持把他提進了前十。”
????大理寺卿連讓搶了兩回話,氣得臉都板住了:明明是自己偷懶提早去睡大覺,從萬閣老嘴里說出來,倒似比盡忠職守的人還有功勞!
????不過他這回吸取了教訓,硬是忍著等萬閣老說完了,又刻意等了一等,見他再無別話可說了,才大聲道:“若真如閣老所言,早上閣老進東閣時,當立即提出此事,臣等共同商議之后,如確如閣老所言,未嘗不可以調整。然而閣老一字未提,直快走到殿門前,翻過前十名考生的姓名之后,才立即變色,而后徑自把第三名和落選到十名開外的一名考生的卷子互相調換,未有一字與臣等商議,可見就是臨時起意,談何深思熟慮!”
????萬閣老神情泰然,毫無細節(jié)被揭穿的心虛:“因要將這份遺珠提上去,那么難免要在前十里擠下一名來,老臣心下亦覺可惜,所以方謹慎行事,猶豫思考了一路,直到殿前,才最終定下了主意。”
????居然這樣還能狡辯過來!
????大理寺卿忍無可忍,直接揭底道:“皇上,依臣看,閣老分明是公報私仇——被他壓下去的那名考生乃是原監(jiān)察御史蘇向良的長子,昔日蘇向良因何而死,蘇家為何破家,這殿中人等恐怕沒有未曾聽聞過的。萬閣老如今連人家的后代都不肯放過,操弄權柄,強壓蘇長越的前程,實是睚眥必報,非宰輔心胸,還望皇上明察!”
????——卷子上除了考生姓名之外,還有籍貫等信息,所以只要知道這個人,那么就可以和本人對上號,這也是萬閣老先前在想起蘇長越是何許人等后立刻鎖定了他,而沒考慮重名之類因素的原因。
????萬閣老正容向御座躬身:“啟稟皇上,昔日蘇向良入監(jiān)乃是確有嫌疑,而其后查實無罪,便即釋放還家,一應程序皆有法度,至于蘇御史體弱,之后病逝之事,老臣也深為遺憾,但這如何便能說老臣與他家有仇怨?柳大人在大理寺里定然也提審過有嫌疑而查無實證的人,照這樣算,老臣是否也可以認為這些人都與柳大人有仇怨?——我看,柳大人這是案子審多了,杯弓蛇影,看誰都像人犯了!”
????他最后一句是特盯著大理寺卿說的,把大理寺卿氣了個倒仰,憤然道:“閣老慎言!大理寺可沒有拷打人犯至死過!”
????萬閣老從容轉頭:“老臣也沒有?!?br/>
????大理寺卿一愣:是了,當初五人組進的是詔獄,下手的是錦衣衛(wèi),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萬閣老指使的,但是沒有證據——要是個言官在此還可以光明正大地把這話喊出來,但他是任事官,沒有風聞奏事的豁免權,這要是無實證而嚷嚷出來,那萬閣老反手就能扣他一頂“誣告”的帽子。
????并且不只如此,以萬閣老這一副鐵齒,多半還能把先帝都扯進來,因為那時錦衣衛(wèi)的直屬上司是先帝,雖然先帝晚年是朝中公認的昏君,但普通人都講究個人死為大,何況一國之君——這也是先帝死得早,在捅出更大的簍子之前暴亡了,不然再胡作非為下去,動搖了江山社稷,那又另當別論了,如厲、靈、煬之類的謚號,那就該為他準備上了。
????話說回來,先帝都進皇陵了,現在還把他拖出來指摘他生前施政,當今就坐在案后,不管他心里怎么想,贊同與否,作為人子,都是必須要出來維護說話的。
????果然,都不等兩位大臣再吵下去,單是聽到有涉及先帝的趨勢,皇帝就開口了:“閣老和柳愛卿稍安勿躁,這位次結果究竟如何,還是以文章定論,待朕閱過后再說罷?!?br/>
????皇帝要閱卷,大理寺卿雖然惱怒不甘,也不敢再爭論,只得閉上了嘴。
????萬閣老則忙上前兩步,拿起了放在最上面的一份卷子——也就是他進殿前臨時換的那份,清清嗓子,朗聲誦讀起來。
????這份卷子共四折,兩千余字,一會兒工夫后,皇帝聽完,贊道:“果然好文?!?br/>
????說實話,舉國數十萬里考生選三千余,三千余里又選三百,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終能走到這一步,將自己的文章過圣裁的,水平其實都是相當不錯了,除非是天降文曲星的那種奇才,否則彼此間的差距其實差不到多少,拼的就是一個考官偏好了。
????此刻聞得圣言,大理寺卿愕然抬頭,萬閣老則心下大喜:沒想到運道這般好,隨便抽了一份,竟抽到了合皇帝胃口的,如此把他先前的話都圓過去了,真是老天都站在他這一邊!
????下一步就是把蘇家那小子壓三甲去,三甲是賜同進士,多了這一個“同”字,等于在他的前程底下墜了塊大石頭,比如館選庶吉士,散館后二甲能授編修,三甲就只能授檢討,硬是低了半級;余者類似情形還多的是,有的是明定準則,有的則是臺面下然而百官心知肚明的潛規(guī)則。
????總之,進士之間也存在學歷歧視,一、二甲間差別還不甚大,畢竟一甲太少,到三甲就分明了,一個“同進士”報出來,不單別人如何看,自己先都要覺得矮人半截似的。
????當下他得意地退過一邊,換了另一名讀卷官,讀起下一份來。
????一時十份讀完,皇帝溫言道:“諸位愛卿辛勞了?!?br/>
????就命小內侍上棗茶,雖則讀卷官們早知有讀卷這個流程,都是喝了茶潤過喉才來的,但皇帝體恤臣下,特命賜茶,乃是榮寵,眾人紛紛謝恩,將茶盅接到手里飲盡。
????萬閣老把空了的茶盅交還了小內侍后,便有些迫不及待地道:“請皇上御筆點選三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