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在香港等地也被稱為魚蛋,因為口感潤滑彈牙,質(zhì)地細膩,味道鮮美而著稱。
做魚丸首先要用刀刮魚蓉,當(dāng)然了,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刮魚蓉這種傳統(tǒng)方式已經(jīng)很少有人在用了,更多的人會選用料理機攪拌機等攪打成泥。
做出來的魚蓉更加細膩,比刮出來的效果更好一些。
不過缺點也有,就是用攪碎的魚蓉做出來的魚丸,從口感上來說,總覺得沒有傳統(tǒng)做法做出來的好吃。
徐拙和鄭光耀交替把魚蓉刮出來,這個時候于培庸蒸的魚頭也已經(jīng)做好了。
他把魚頭從蒸柜里端出來,撒上一些蒜末和香蔥末,然后架上炒鍋,里面放入一點豬油燒熱,用勺子均勻的淋在魚頭上面。
這時候魚頭就算是做好了。
于培庸從廚房端出來,讓家里的女人們先吃。
把魚頭送出去之后,于培庸開始蒸魚腩。
這道菜原本是鄭光耀要做的,但鄭光耀這會兒在教徐拙做魚丸,所以于培庸就主動把這道菜承擔(dān)了過來。
在兩廣地區(qū),蒸魚腩是非常的常見的一道菜,蒸的時候一般會配上一些蔬菜,比如絲瓜或者冬瓜之類的。
把魚腩切條,放在盆里進行腌制,然后把要蒸的菜品也切成條,同樣就行腌制,腌制二十分鐘后,把蔬菜鋪在盤底,將魚腩一條條的擺在蔬菜上,入鍋蒸制七八分鐘,這樣出鍋后再淋上蒜蓉醬,一道口感香滑美味的蒸魚腩就做好了。
今天于培庸打算用絲瓜和魚腩放在一起蒸制。
魚腩里富含油脂,刺少肉多,經(jīng)過蒸制之后,魚皮會顯得非常軟糯,而皮下的油脂會被蒸出來,這讓魚肉顯得更香,鮮味也更加濃郁。
這也是魚腩這道食材受歡迎的原因,太香了,味道也足,稍稍烹制一下就是一道讓人難忘的美味佳肴。
于培庸把魚腩切成一點五厘米的寬條,然后放進盆里,里面加入一小勺食鹽,半小勺胡椒粉,再淋入半炒勺料酒,再放入一些切好的蔥姜絲。
用手抓拌均勻后,往里面放入一把干淀粉,再淋入半勺花生油,攪拌均勻。
放淀粉的目的是為了鎖住魚肉的水分,而花生油則是防止魚肉粘連,同時花生油也能讓魚肉的口感變得更加嫩滑。
拌好之后,他把絲瓜去皮,先切成小段,然后把絲瓜段豎直剖成兩半,再把兩半絲瓜分別再切開,這樣每一段絲瓜都切成了四根絲瓜條。
全部切好后,往絲瓜里放入一勺食鹽,一勺胡椒粉,然后再灑一點干淀粉一些花生油,同樣抓拌均勻。
腌上之后,于培庸便走到一旁,開始看鄭光耀做魚丸。
這會兒魚蓉已經(jīng)全部刮掉,只剩下一張魚皮和魚皮上的沾的一點紅肉。
這些魚皮等會兒可以跟魚雜一起做成干鍋,味道會非常不錯,因為這魚皮不僅厚實,皮下脂肪也非常多,做成干鍋的話味道會非常香。
刮完魚蓉之后就可以對魚蓉進行攪打了,鄭光耀端著泡好的蔥姜水倒進盆里,倒了差不多有小半碗。
倒進去之后,用手開始在盆里順時針攪拌,讓魚蓉充分把這些蔥姜水吸收進去。
蔥姜水有去腥增香的作用,用在魚蓉中能夠讓做出來的魚丸鮮美十足同時也不會有魚腥味,同時魚蓉中加入大量的水分,也能使得魚蓉被徹底攪打上勁兒,這樣吃起來口感會更加嫩滑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