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句話的工夫,唐泛面上不顯,內(nèi)心卻如驚濤駭浪一般,瞬間想通了許多事情。喜歡網(wǎng)就上。
????很明顯,這由頭到尾都是一個陷阱。
????可以說,從彭華舉薦他擔(dān)任東宮講官,而他又答應(yīng)之后,就已經(jīng)踩入了這個陷阱之中。
????這個陷阱不僅是針對他,更是針對太子的。
????眼下,在外人看來,唐泛與林英之間,必然有一個人在撒謊。
????林英從太子入閣讀書起便充任贊讀一職,多年來太子的師傅們輾轉(zhuǎn)易人,他卻始終待在太子身邊,因為行事穩(wěn)妥可靠,深得太子信任。
????太子雖然也因為與唐泛有故而分外投緣,但他也同樣相信林英。
????這個陷阱的惡毒之處就在于,設(shè)下陷阱的人,不僅要離間太子與唐泛的關(guān)系,讓太子覺得唐泛不值得信任,更要通過唐泛,將太子拉下水,被皇帝厭棄。
????武德七年到貞觀元年這段時間到底有什么問題?
????為何皇帝特意要交代林英跳過不講?
????唐泛對《通鑒》爛熟于心,很快也想到了其中的關(guān)鍵之處。
????武德九年六月的時候,剛剛建立沒有多久的大唐王朝就發(fā)生了一場政變,正是后來世人皆知的玄武門之變,如果皇帝不希望東宮講官給太子細(xì)講《通鑒》里那幾年的事情,那么應(yīng)該就是為了避開這段歷史了。
????但對于這場政變,無論新、舊唐書也好,資治通鑒也罷,史家基本上都持著對唐太宗理解乃至正面的評價,并沒有犯忌諱的地方,緣何皇帝會不讓講呢?
????唐泛想來想去,覺得問題很可能就出在唐太宗弒殺兄弟的事情上了。
????這些想法也不過是電光火石之間在腦海中閃過,唐泛想要度過眼前的難關(guān),就不能露出絲毫驚慌失措的情緒,那不僅無事于補,而且很容易讓人誤會。
????他定了定神,道:“回稟陛下,臣敢向天地祖宗起誓,臣確實未有聽見林贊讀說過這件事。而且太子上課時,林贊讀隨侍左右,若有問題,他為何不當(dāng)場提出?”
????這年頭拿天地祖宗起誓是極為慎重的事情,皇帝一聽,便看向林英。
????林英不慌不忙道:“陛下,臣也敢向天地祖宗起誓,臣確實早已對唐師傅說過。只是當(dāng)日講到這一段時,臣正好生病告假了,此事詹事府亦有記錄。"
????這下好了,一個說有,一個說沒有,當(dāng)時就他們兩個人在場,兩人都發(fā)重誓,到底誰說的是真言,誰說的是謊話,當(dāng)真只有天才知道了。
????但如果唐泛坐實了“明知故犯,不把皇帝的話當(dāng)回事”這個嫌疑,又背上蠱惑太子的罪名,那么不僅他本人會倒霉,連帶太子也會受到影響,給了萬黨可趁之機,而且那些親太子的人,也都會認(rèn)為是唐泛連累了太子,到時候肯定對他恨之入骨。
????想及此,饒是唐泛再冷靜,也知道現(xiàn)在的情勢對自己十分不利。
????他不著痕跡地抬起頭,目光從眾人臉上掠過,從面容平靜的林英,到驚疑不定,不知道信誰才好的太子,再到面露不滿的皇帝,他很快收回視線,拱手道:“陛下,清者自清,但此事當(dāng)時只有臣與林贊讀在場,孰是孰非,但憑良心,多作糾纏也無益,只是臣有一事不解,還請陛下明示。”
????皇帝:“講?!?br/>
????唐泛道:“臣不知《通鑒》武德七年到貞觀元年,有何處犯忌,請陛下明示?!?br/>
????皇帝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語氣自然不好:“朕問你,‘太宗皇帝雖有玄武門之事,卻無礙于圣君之名’,這句話,你是否對太子說過?”
????唐泛道:“是?!?br/>
????皇帝:“那你還狡辯什么?朕欲讓講官避開《通鑒》里的這段時間,正是因為里面有玄武門之事,太宗皇帝雖不得已,但那畢竟也是他的兄弟,你對太子說那句話,難道不是刻意存了慫恿之心,暗示太子先下手為強,免得以后反為兄弟所累么?”
????玄武門之變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只是一樁普普通通的史實,對帝王身后雖略有瑕疵,可因為歷代史家的粉飾,也并不算什么,誰在講史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特意繞過這件事不提。
????但壞就壞在,前些時日,萬貴妃忽然有了讀史的興致,就讓人找來史書,翻譯之后編成故事講給自己聽,聊以打發(fā)時間。
????成化帝去找萬貴妃的時候,正巧聽到了唐太宗那一段故事,萬貴妃就對成化帝道:“玄武門喋血,兄弟相殘,終非美事,太子年紀(jì)還小,心性不定,若有人以史為鑒,刻意誤導(dǎo)太子,難免會令太子走了彎路,這種故事還是少講為妙,讓講官多講些孝悌恭順的典故罷!”
????要說在成化帝眼里,萬貴妃就沒什么不好的,但凡萬貴妃說的,就算沒道理也是有道理的。當(dāng)時他就深以為然,同意萬氏所言,這才有了吩咐林英,讓東宮講官跳過《通鑒》中幾段內(nèi)容不講的事情。
????若皇帝沒有交代,唐泛講了也就講了,這叫不知者無罪。
????但皇帝明明吩咐過了,唐泛還“陽奉陰違”,視御令于不顧,這就叫明知故犯,居心叵測,自然罪加一等。
????總而言之,這件事情,說到底,若老子對兒子全然信任,也不至于這么沒事找事,壞就壞在老子的枕頭風(fēng)太強勁,跟萬氏比起來,太子其實也就是一個兒子罷了。
????最糟糕的是,皇帝現(xiàn)在還就不缺兒子。
????而且真正說起來,皇帝最寵愛的孩子,并不是現(xiàn)在這位太子,而是他早逝的兩位哥哥。
????一位出自貴妃萬氏,只可惜不及周歲就夭亡了,連大名都沒來得及取,這個兒子的早逝,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傷痛,皇帝相信,若是這孩子還活著,一定會成為英武不凡的太子,也是最出色的繼承人。
????另外一位則是悼恭太子,這個孩子同樣曾經(jīng)被皇帝寄予了厚望,這從他兩歲就受封皇太子便可以看出來了,只是最后同樣也沒能留住。
????所以說,如今這位太子,當(dāng)?shù)每烧媸菓?zhàn)戰(zhàn)兢兢,了無趣味,他每日隨時要面臨挖好了坑等他跳下來的陷阱,面臨小人的讒言。
????眼下只不過是換了個花樣,旁人對付唐泛,實則最終目標(biāo)也還是太子。
????唐泛肅容拱手道:“請陛下收回方才的話,慫恿蠱惑之詞,臣實不敢擔(dān)!臣說玄武門事,正是為了告誡太子殿下,友愛兄弟,孝悌父母,而且太子與唐太宗之間,殊無相似之處。唐太宗未登基時,僅為次子,上有太子,自然名不正言不順,而太子殿下如今是長子,更得陛下敕封東宮太子,如今已近十載,名正言順,天下皆知,又如何會效仿玄武門事?除非有人心懷不軌,故而方才非要將玄武門事扣在太子頭上,先下手為強,在陷害臣的同時,更陷太子于不義,請陛下明鑒!”
????“大膽!”皇帝勃然大怒,唐泛的話無疑是在暗示有人在自己面前進讒言,但說這話的人實際上就是貴妃萬氏,他又如何能容忍別人說萬氏的不是?
????太子急道:“父皇息怒!唐師傅也是一時情急隨口胡言,他自為官以來屢破奇案,卓有政聲,實非居心叵測之人,請父皇寬宏大量,萬勿與他計較!”
????他并非蠢人,此時此刻,他若還看不出林英和唐泛之間,到底誰說的是真話,誰說的是假話,那他這個太子也就白當(dāng)了。
????太子的話收效甚微,皇帝著實是對唐泛那番話反感到了極點,不僅因為唐泛將他的心思揭了出來,更因?qū)Ψ降脑捨勖锪俗约鹤類鄣呐恕?br/>
????但唐泛也是迫于無奈,如果他不言辭鏗鏘態(tài)度激昂表明立場,只會招致更大的嫌疑,現(xiàn)在好歹讓太子相信他是清白的。
????皇帝招來內(nèi)侍,指著唐泛道:“將此人趕出宮去,朕不想再見到他!”
????太子慌了,連忙膝行幾步:“父皇且聽兒子一言……”
????皇帝看著他:“太子聽了玄武門事,心中有何想法?”
????太子想也不想便道:“不管唐太宗如何英武不凡,玄武門事終歸是兄弟相殘,并非美事,學(xué)史當(dāng)以史為鑒,明辨是非,而非邯鄲學(xué)步,一味效仿,這也正是唐師傅教給兒子的!”
????唐泛接道:“陛下明鑒,臣的確是這個意思。新舊唐書也罷,司馬公所撰《通鑒》也罷,期間多少因兄弟鬩墻而起的禍?zhǔn)拢瑪?shù)之不盡,諸如隋文帝二子之禍,漢景帝七國之亂,史家皆未避諱。即便臣不給太子殿下講玄武門事,難道以后別人講到這些,亦悉數(shù)避過么?史家寫史,正是為了告誡后人,切勿重蹈覆轍,臣以為,與其諱疾忌醫(yī),不如以史為鏡,太子殿下既為儲君,更當(dāng)博古通今,行事磊落,處處以前人為鑒,方才能成大器?!?br/>
????太子聽到這里,不由得輕輕舒了口氣,微微抬首覷了皇帝一眼。
????果不其然,后者雖然還神色不霽,但總算沒有像之前那樣勃然大怒了。
????此時,林英在一旁說了句話:“陛下,臣向唐師傅轉(zhuǎn)達陛下諭令一事,懇請陛下還臣一個清白?!?br/>
????這種話誰不會說,唐泛也道:“臣也懇請陛下還臣一個清白!”
????成化帝望向太子:“你信誰?”
????太子道:“真相未明之前,唐師傅和林贊讀各執(zhí)一詞,若兒子貿(mào)然定論,難免會有武斷之嫌,所以兒子不敢說?!?br/>
????成化帝皺了皺眉,他的火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尤其遇上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無憑無據(jù),誰都說自己是清白的,他就覺得頭疼不已:“罷了,此事一時也撕扯不清,天色已晚,明日再說,你們都先退下罷?!?br/>
????三人應(yīng)聲行禮,而后一并退了出來。
????“林贊讀,你站??!”剛出了正殿,太子便喊住將要離開的林英。
????“殿下有何吩咐?”林英一如之前恭謹(jǐn),仿佛什么都沒發(fā)生過。
????“你為何要出言誣陷唐師傅?”太子問道。
????林英不答反問:“敢問太子,臣服侍殿下多久了?”
????太子道:“從我出閣讀書起,你便跟著我了?!?br/>
????林英道:“臣又斗膽問殿下,唐師傅為殿下講學(xué)有多長時間?”
????太子語塞。
????唐泛冷眼看著,就知道林英敢在皇帝面前顛倒黑白,年幼的太子又如何會是他的對手。
????林英見太子答不上來,就道:“古人曾言,衣莫如新,人莫如故,臣下侍殿下數(shù)載,忠心耿耿,人盡皆知,殿下何以信他而不信我?”
????唐泛冷冷道:“林贊讀,你這話說得好笑,豈不聞毒蛇咬人,素來都是蟄伏已久,看準(zhǔn)目標(biāo)再伺機而動?照你這么說,這天底下的故人都是忠心耿耿之輩,侯君集又何以會背叛唐太宗?不過皆是為名為利罷了,只不知道林贊讀是為的哪一種?”
????他本不欲在此地與林英行口舌之爭,奈何今晚這場變故實在是無妄之災(zāi),任是佛都有火,唐泛又不是圣人,總又按捺不住反唇相譏的時候。
????誰知這林英也是個人物,聽了唐泛的話,便回道:“唐師傅是為哪一種,我便是為哪一種。”
????唐泛淡淡道:“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聞君子與小人同謀乎?”
????說罷也不再跟林英耍嘴皮子,轉(zhuǎn)而對太子拱手道:“臣有些話,想對殿下說,請殿下移步?!?br/>
????太子看了林英一眼,林英也沒死皮賴臉地非要聽,當(dāng)即便拱手告退了。
????“殿下,今晚這件事,對方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為營,只怕從臣充任東宮講官起便開始謀劃?!比缃裨僦T多抱怨也無濟于事,從在皇帝那里對質(zhì)的時候起,唐泛就已經(jīng)開始在想應(yīng)對之策了?!扒逭咦郧?,臣不想再為自己諸多辯駁,但林英此人,殿下不可不防?!?br/>
????他看著太子:“臣說這句話,不是為了自己,殿下當(dāng)知。”
????實在是林英表現(xiàn)得過于鎮(zhèn)定,而且無論他從身份上,還是動機上,也根本沒有陷害唐泛的理由。
????所以即使太子理智上知道唐泛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但感情上還是忍不住動搖起來,此時聽見唐泛的話,他不由得有些慚愧:“是我沒用,沒能為唐師傅洗刷清白?!?br/>
????唐泛笑了笑:“這不重要,臣人微言輕,他們的目標(biāo)也自然不會是臣,此事過后,臣猜有人會借此向陛下進言,說殿□邊龍蛇混雜,未免耽誤殿下功課,誤導(dǎo)殿下進學(xué),對方必然會呈請陛下對殿下的師傅重新篩選的,為的就是剔除對殿下真正忠心的那些人,以便徹底斷絕殿下在朝中的聲音?!?br/>
????太子聽得悚然動容:“那我該怎么做?”
????唐泛搖搖頭:“什么都不必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守得云開見月明,那些真正忠于殿下的,無論如何都會為殿下著想,不管是臣被追究責(zé)任,還是其他師傅被罷免講學(xué)之職,殿下最好都不要出面?!?br/>
????太子遲疑道:“真到了如此嚴(yán)重的地步么?”
????唐泛笑道:“臣也希望不會,若是不會的話,自然最好了。只可惜此事之后,臣只怕無法繼續(xù)為殿下講學(xué)了,請殿下見諒?!?br/>
????說罷他拱手,深深朝太子作了一揖。
????太子噙著眼淚,緊緊抓住他的手:“對不起,唐師傅,我是信你的,方才我不該跟著旁人一起懷疑你,請?zhí)茙煾瞪谱哉渲?,有朝一日,我……?br/>
????唐泛反握住他的手臂,力道緊了一緊,制止了太子繼續(xù)說下去:“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真金不怕火煉,臣既然是清白的,就可以無視任何懷疑,殿下的猶豫,只不過說明殿下念舊,何錯之有?殿下保重,臣這便,告退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