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頑童伏虎
第二日,樹林中已是陽光普通,鳥語花香。
王禪躺在松樹之上,吊床之中,伸了個懶腰,已布置好今天該做的事,所以也是精神百倍。
輕輕一躍跳下松樹之外三丈有余。
此時他知道不會再有人來打擾他伏虎了,帶頭黑衣人,雖然逃遁,可想來他一定會去主家匯報,那其它人等恐懼于此,所以此時山中的一切,應(yīng)該在有心人之中已十分清楚,沒有臨時應(yīng)變之策,也沒有人敢再來了。
所以王禪現(xiàn)在也無須防備其它偷襲者,可以用心來降伏巨虎,心情自然十分愉快。
王禪躍下樹后,掂了掂藥罐,再揭開用鼻子聞了聞,覺得已經(jīng)融和,藥效正好,這才悠悠的向山澗深處走去。
從王禪所睡的松樹下去不足一里,這里半山懸崖半邊澗,小溪水流潺潺,紫藤纏繞,還透著霧氣,顯得十分隱蔽。
懸崖底部,紫藤之中,卻有一個半丈有余的山洞,山洞口上還有不少余血,看來是巨虎獵食留下。
王禪不用聞也不用再多看,就知道這里該是母虎及虎仔的?身之處了。
王禪順著洞口的虎足之印,向小溪走去。
走過一段幾丈長的斜坡,就可以看見一條丈余長的老虎正側(cè)身趴在小溪邊上,渾身濕透,在霧氣之中冷得瑟瑟發(fā)抖。
母虎動也不動,聽得腳步聲,也是無可奈何。
其實它并非不想動,也不是不敢動,而是動也動不了。
因為其整個腹部已腫得如同灌了水一樣,比其上半身還要大兩倍有余。
再看其虎臉,同樣腫得發(fā)亮,若是依此來看,沒有人能認出它是一只老虎,到像是一只泡在水中久了的豬頭,十分可憐。
母虎感覺到時有人走近,困難的扭過頭來,試圖睜開眼,可虎臉浮腫,連眼都只能睜成一線。
可虎還是看著王禪怒意十足,不失野獸之王的威嚴。
母虎想掙扎著起身,可腹部浮腫,四腳麻木,已是有心無力。
王禪此時也不懼虎,走近母虎,拍了拍虎的著肢后背,
從邊上扯上一技樹枝,打開罐子,就開始為母虎刷了起來。
王禪是用自己配制的草藥漿為母虎療傷。
從虎面到虎腹。
甚至把老虎給翻了個身,讓老虎來了個全身療養(yǎng)。
老虎十分無奈,看著王禪在擺弄于它,一股股怒氣直沖出來,可也只能從有限的鼻孔里,冒出一股股熱氣。
王禪卻也不管,十分認真的為母虎刷著,把母虎折騰了個遍,不消一刻再看時,母虎此時一身上下,全部透著青綠之色,這是草藥漿的顏色。
而且透著一股清涼。
王禪一看,已基本為母虎上藥完畢,再次拍拍母虎,提起罐子,哼著小調(diào)就朝原路返回。
王禪依原路返回,再次不管母虎,誰也不知道王禪到底想做什么?
畢竟依現(xiàn)在依母虎的樣子,就算是一個普通獵戶也可輕易制服母虎。
可王禪卻不急不燥,到了?身之地,放在藥罐,開始進行自己一天的修練。
?。ㄊn麻含蟻酸,若是被刺,人會一時麻木、奇癢,而且會腫痛,這在南方的小伙伴應(yīng)該有記憶,可配方卻是我自編自寫的,解藥就更無從考證了。
只是薄荷清涼解毒,而山上溫泉一般都是含堿的水,所以把它們弄在一些。
不過解毒的關(guān)鍵并非這兩樣,而是其它幾味草藥,那就是秘密了。
所以小伙伴們不必較真,更不要去試蕁麻,中招了可別怪我。)
王禪這六年,不論風吹雨打,從不間隙,打坐禪定,練劍習武,這是他每日學習武技的必修,若是不做,反而不習慣了。
過了響午,王禪竟也有些餓了,去到后山深處,不到半個時辰,前胸后背掛著十幾只免子。
王禪就地烤了一只,在深山之中,也自得其樂。
當王禪吃完兔子的時候,耳邊傳來老虎的嘯聲。
王禪微微一笑,丟掉兔骨,拿起長劍,就這樣從松樹下面一躍而起,橫過五丈的草地,直接站到了母虎的前頭,也就不足兩丈有余。
“母虎呀母虎,你好了?
母虎站起身來,先是用前爪抓了抓地,扭了扭頭,算是感激王禪的施藥之恩。
“你不用感激于我,這受傷也是因我而起,所以我為你療傷自然也是應(yīng)該的?!?br/>
老虎似乎聽得懂王禪這語一樣,咧著嘴,露出一口尖銳的虎牙。
此時的母虎已經(jīng)不是想趕走王禪,而是想要吃了王禪。
在老虎的眼中,沒有人敢拂其虎意,更沒有人敢在其面前羞辱于它。
顯然這一切王禪全做了,不僅引誘母虎上樹,因此中了蕁麻之毒,一身紅腫,。
而且還被王禪折騰著刷藥,此時好了,再看王禪那嘻皮的笑臉,這讓老虎的面子也實在掛不住了。
老虎怒吼一聲算是給王禪提個醒。
而王禪呢早就做好準備,用劍試著去戳著虎須,邊戳邊退。
母虎畢竟是母虎,一旦發(fā)起怒來,連公虎都要懼怕三分。
更休況在老虎的眼中,人始終是人,只是能填飽肚子的獵物。
所以母虎開始沖向王禪,而王禪卻是邊逗著母虎邊退,還表現(xiàn)得跌跌倒。
當退至松樹下面三丈之時,人卻忽然間向后一躍,人已輕飄飄的向松樹飛去。
母虎那里知道這又是王禪的詭計,依然一撲過去。
可還是中了王禪的詭計。
只聽得“撲通”一聲,巨大的母虎一下就掉進了一個深坑。
深坑之下斜插著十幾根削尖的木樁,而此時母虎卻被四根布成井字形的繩子套住,四條虎腿分別插在一個空隙之中。
母虎也是惱怒成羞,如此掉在陷阱里面,而且向上有半丈有余,向下卻是直立的尖木樁。
四腳卻被四條繩索套住,連動也不敢動。